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《我会洗手》教学教案
教学时间:2课时
本教案通过趣味互动和情景模拟,帮助幼儿掌握正确洗手方法,培养良好卫生习惯。教师将获得完整的活动设计、互动话术和延伸游戏方案。
第一课时:探索洗手小秘密
一、教学目标
认知目标:认识洗手的重要性,记住"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"七步口诀
动作发展:能独立完成七步洗手法,重点练习"夹指缝""搓掌心"等精细动作
情感目标:通过细菌小实验建立"看不见的脏"概念,激发主动洗手意愿
二、教学过程
细菌大发现导入(10分钟)
出示实验:教师用荧光粉模拟"细菌"涂抹在幼儿手上,关灯后用紫外线灯照射
互动提问:"亮晶晶的小点点是什么呀?它们喜欢藏在手指的哪些地方?"
实物观察:展示放大镜下的手掌模型,引导发现指甲缝、指关节等易藏污位置
洗手儿歌学习(15分钟)
分段教学:教师边示范边唱改编版《洗手歌》"打开水龙头,冲冲小手掌..."
动作分解:重点指导"夹指缝"动作(双手交叉摩擦),"弓手背"动作(掌心包住手背旋转)
情景游戏:"细菌大作战"——幼儿戴细菌头饰,其他小朋友用正确洗手动作"打败"细菌
洗手台实战(10分钟)
分组练习:3人一组轮流实操,教师用"小老师"制度让先掌握的孩子指导同伴
趣味竞赛:计时器挑战"20秒洗手",完成七步法的孩子获得"洗手小卫士"贴纸
错误纠正:针对常见的"只冲不搓""忘记关水"等问题进行情景演示
课堂小结(5分钟)
童谣接龙:师生接力朗诵"饭前便后要洗手,细菌病毒赶走喽"
延伸提问:"除了吃饭前,还有什么时候必须洗手呢?"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
第二课时:洗手小卫士在行动
一、教学目标
巩固练习:90%幼儿能独立完成七步洗手法,动作标准度达80%以上
习惯养成:制作"洗手打卡表",培养21天持续洗手习惯
拓展认知:了解肥皂、洗手液等清洁用品的区别及适用场景
二、教学过程
情景剧导入(8分钟)
角色扮演:教师戴小猪头饰表演"不爱洗手的小猪生病了"短剧
互动诊断:"小朋友们帮小猪找找,它为什么会肚子疼呀?"
知识拓展:用透明水箱演示肥皂破坏油污的实验,解释"为什么洗手要用泡泡"
洗手工作站(20分钟)
体验区1:触摸不同质地的肥皂(固体、液体、泡沫),感受起泡差异
体验区2:用食用色素+食用油模拟脏手,观察洗手液去污过程
创作区:用棉签蘸颜料在手掌画布上拓印"干净小手"作品
家庭任务(7分钟)
发放材料:亲子任务单(含七步法图示)、闪光粉家庭实验包
情景模拟:"教爸爸妈妈洗手"角色扮演,强化教学相长效果
打卡激励:布置21天洗手日历,集满贴纸可兑换"健康小达人"勋章
课后延伸
保健室联动:安排"医生阿姨来检查"突击观察洗手情况
环境创设:在洗手池上方张贴幼儿自制的七步法示意图
家园共育:每周推送幼儿洗手视频给家长,形成教育合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