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课文原文及赏析

王勃《滕王阁序》课文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9-03 18:45:01

王勃《滕王阁序》课文原文及赏析

《滕王阁序》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代表作,以骈文形式描绘滕王阁壮丽景色,抒发怀才不遇之慨。本文将呈现完整原文、白话译文、创作背景及多维度鉴赏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篇千古名作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。

原文

滕王阁序

唐·王勃

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。

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。

襟三江而带五湖,控蛮荆而引瓯越。

物华天宝,龙光射牛斗之墟;

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

译文

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,如今称洪州都督府。

星空分野对应翼宿轸宿,地理连接衡山庐山。

以三江为衣襟五湖为束带,控制楚地连接闽越。

物产精华上天珍宝,宝剑光芒直射牛斗星区;

人物杰出大地灵秀,徐孺子使陈蕃专设卧榻。

注释

翼轸(zhěn):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,古代天文分野对应洪州。

徐孺下陈蕃之榻:典出《后汉书》,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专为名士徐稚设榻,礼贤下士。

龙光射牛斗:用《晋书》张华见牛斗间紫气典故,喻指洪州人才辈出。

创作背景

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年),王勃赴交趾探父途经洪州,适逢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。相传王勃即席而作此序,时年二十六岁。此时王勃因擅杀官奴被革职,仕途失意却仍怀济世之志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全文采用"叙事-写景-抒情-议论"四段式,严格遵循骈文"四六句式",兼用七言诗收尾。

2. 语言艺术:典故密集却自然贴切,如"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"对仗中暗含身世之叹。

3. 思想内核:表面歌颂盛会,实则通过"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"等句抒发寒士不遇的普遍困境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滕王阁序》最动人处在于矛盾情感的张力。开篇极写洪州形胜、宴会盛况,至"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"陡然转折。这种由盛转衰的笔法,恰似王勃短暂人生的缩影——少年得志却英年早逝。文中"落霞与孤鹜齐飞"之句,孤鹜意象正是诗人孤独灵魂的投射,绚烂晚霞反衬出生命将逝的苍凉。

范文二

作为骈文典范,该序在形式束缚中创造自由。通篇对偶却无板滞之病,"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"等句突破四六句式限制。用典方面,既有"钟期既遇"的知音之喻,又有"阮籍猖狂"的悲愤自况。这种"戴着镣铐跳舞"的创作,彰显初唐文学由齐梁浮艳向盛唐气象的过渡特征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王勃属"初唐四杰",骈文代表作还有《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》

高频字词:舛(chuǎn)命运不顺;凫(fú)野鸭;蠡(lí)瓠瓢

名句赏析:"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"运用动静相映、色彩对比手法,展现壮阔画卷

思想主旨:通过盛景与悲情的强烈反差,表达"君子见机,达人知命"的处世哲学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

(1):错乱

(2):野鸭

答案:(1)错乱(2)野鸭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"体现作者怎样的精神?

答案:表现虽处逆境仍坚守志向的积极精神,与"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"形成呼应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《滕王阁序》与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抒情方式的异同

答案:同为由景生情,王勃侧重个人命运感慨,范仲淹升华至"先忧后乐"的政治抱负。艺术上王勃重骈俪修辞,范仲淹散骈结合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理解"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"的现实意义?

答案示例:启示人们不要因早年失意而放弃,把握当下仍能有所作为,适用于励志类作文主题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