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下厨房金银花露》原文及赏析

《下厨房金银花露》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8-31 15:15:02

《下厨房金银花露》原文及赏析

引导语:本文围绕清代诗人袁枚的《下厨房金银花露》展开,解析其田园诗风格与生活哲思,提供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鉴赏,帮助读者理解诗中蕴含的闲适情趣与自然之美。

原文

《下厨房金银花露》·袁枚

小院新凉透碧纱,

金银花露浸朝霞。

闲来摘取烹春茗,

一盏清甘胜酒家。

译文

清晨的小院凉意透过碧纱窗,

金银花上的露水浸润着朝霞。

闲暇时采摘花露煮茶,

一盏清甜胜过酒楼佳酿。

注释

1. **碧纱**:指碧纱窗,代指夏日清凉的居所。

2. **金银花露**:金银花上的晨露,古人认为可入药或烹茶。

3. **春茗**:春茶,诗中借指用花露煮的茶。

4. **胜酒家**:对比市井酒楼的喧嚣,突出田园生活的恬淡。

创作背景

袁枚晚年隐居随园,崇尚自然生活。此诗作于夏日清晨,记录采摘花露烹茶的琐事,体现其“性灵说”主张——诗歌应抒写个人真实体验。

作品解析

1. **结构**: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叙事,由景及事,自然流畅。

2. **语言**:用“透”“浸”等动词强化感官体验,画面清新。

3. **思想**:通过日常细节表达对简朴生活的珍视,暗含对世俗的疏离。

4. **艺术特色**:以花露喻高洁,以小见大,体现性灵诗的典型风格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袁枚此诗以寻常物事入笔,却见深意。首句“小院新凉”点明环境,一个“透”字将凉意写得可触可感。金银花露本是微小之物,诗人却赋予其诗意,与朝霞相映成趣。后两句由景转人,以烹茶之举展现闲适心境。末句“胜酒家”并非贬低酒肆,而是强调自然之味的纯粹。全诗语言简净,意境清幽,堪称性灵诗的代表。

范文二

诗中“金银花露”既是实物,亦具象征意味。露水短暂易逝,诗人却捕捉其美,暗合中国文人“刹那即永恒”的审美传统。烹茶细节更显生活雅趣——不慕奢华,但求本真。袁枚通过对比“清甘”与“酒家”,构建出世与入世的张力,含蓄表达对官场浮华的厌倦。这种以日常抒怀的笔法,对后世白话诗影响深远。

关于《下厨房金银花露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**字词注音**:碧纱(bì shā)、春茗(chūn míng)。

2. **文学常识**:袁枚为清代性灵诗派核心人物,主张“诗写性情”。

3. **意象分析**:金银花露象征高洁,朝霞暗示短暂之美。

4. **意境特点**:清新自然,闲适淡远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浸朝霞:__________

(2)胜酒家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浸润,沾湿

(2)超过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诗中“一盏清甘胜酒家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?

答案:崇尚自然简朴,追求精神自在,反对世俗喧嚣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本诗与陶渊明《饮酒》在田园主题上有何异同?

答案:同:均赞美田园生活的宁静。异:陶诗侧重隐逸之志,袁诗更重生活细节的审美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结合本诗,谈谈你对“生活中不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”的理解。

答案示例:袁枚从寻常花露中发现诗意,启示我们应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,平凡中亦有深刻之美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