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原文及赏析

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原文及赏析

时间:2025-08-31 20:45:01

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原文及赏析

本文围绕毛泽东经典论著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展开,通过原文呈现、白话翻译、背景解析及艺术鉴赏,系统阐述其实践哲学内核。读者可从中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及其现实意义。

原文

反对本本主义

毛泽东

上阕:

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。

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,是不能解决问题的。

下阕:

马克思主义的"本本"是要学习的,

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。

译文

未经实地调查的人,无权发表意见。

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,无法解决具体问题。

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需要研读,

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。

注释

调查(diào chá):实地考察研究,特指对社会实际情况的系统了解。

发言权:提出见解的资格,此处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。

本本:代指理论著作,含辩证看待教条主义的深意。

末句体现"理论联系实际"的哲学命题,直指教条主义要害。

创作背景

1930年5月,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开展农村调查期间完成此文。当时党内存在照搬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,部分干部脱离群众实际空谈理论。此文与《寻乌调查》《才溪乡调查》构成实践哲学三部曲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采用二元对立框架,先破后立,前半批判教条主义,后半提出正确方法论。

2. 语言艺术:善用口语化表达如"本本""乱说一顿",增强说服力;警句式行文便于传播。

3. 思想内核:确立"实践-认识-实践"的认知范式,奠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。

4. 历史价值: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中调查研究方法的成熟,为延安整风运动埋下伏笔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展现出鲜明的实践哲学品格。开篇"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"的论断,以斩钉截铁的语气确立认识论的第一原则。文中将"本本"与"实际情况"对举,通过辩证表述揭示理论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真理。这种思想在抗战时期发展为"有的放矢"的著名比喻,即马克思主义之"矢"必须射中中国革命之"的"。

范文二

该文献的语言策略值得玩味。毛泽东刻意选用"夸夸其谈""乱说一顿"等生活化词汇解构教条主义者的权威形象。这种大众话语的运用,既符合当时干部群体的认知水平,又暗含"高贵者最愚蠢"的平民立场。文中对"本本"的辩证态度,既肯定理论学习必要性,又警惕其异化为新的思想枷锁,展现出方法论上的成熟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核心概念:本本主义(教条主义)、调查研究、理论联系实际

关键词读音:本本(běn běn)、教条(jiào tiáo)

文学常识:毛泽东哲学著作"三论"(实践论、矛盾论、反对本本主义)

思想脉络:此文与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《整顿党的作风》构成延安整风理论体系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
(1)发言权:__________

(2)本本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提出见解的资格

(2)理论著作(含教条化倾向)

解析:需结合文本反对教条主义的特定语境理解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概括文章的核心思想?

答案: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,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,主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。

解析:需抓住"调查"与"本本"的辩证关系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《反对本本主义》与《实践论》的思想关联?

答案:前者提出实践原则的具体方法,后者系统化实践认识论;前者侧重工作方法,后者深化哲学论证。

解析:两文构成毛泽东实践哲学的方法论与认识论闭环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"的修辞效果?

答案:采用双重否定强调句式,形成不容辩驳的真理力量;八字格言易记易传,成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标志性表述。

解析:注意其作为工作方法论的实践指导价值。

五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运用文中观点分析形式主义问题?

答案示例:形式主义是当代"本本主义"的变体,表现为机械执行文件而忽视实际效果。解决之道在于深入调查研究,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。

解析:需把握"理论联系实际"的核心方法论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