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星照耀中国》经典段落原文及赏析
《红星照耀中国》是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记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,以下选取书中描写毛泽东形象的经典段落进行解析,帮助读者理解其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。
原文
《毛泽东印象》(节选)
埃德加·斯诺
他是个面容瘦削、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,
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,背有些驼,
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,
双眼炯炯有神,鼻梁很高,颧骨突出。
译文
毛泽东面容清瘦,长相酷似美国前总统林肯,
身材比普通中国人高大,背部略微弯曲,
留着浓密的长发,
眼睛明亮有神,鼻梁高挺,颧骨明显突出。
注释
面容瘦削:面部轮廓清晰,无明显脂肪堆积。
林肯:美国第16任总统,以面容瘦削、品格坚毅著称。
炯炯有神:形容目光明亮锐利。
颧骨突出:面部骨骼特征明显,显示坚毅性格。
艺术表现:通过外貌细节刻画,展现毛泽东刚毅智慧的形象。
情感表达:字里行间流露对人物的敬意。
创作背景
1936年斯诺冒险进入陕北苏区,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军的西方记者。当时外界对红军存在诸多误解,这段文字出自他历时四个月的实地采访记录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点:采用白描手法,由整体到局部逐层刻画。
2. 语言特色:形容词精准,比喻贴切,具有画面感。
3. 思想内涵:打破西方对共产党领导人的妖魔化想象。
4. 艺术价值:开创纪实文学塑造革命领袖的新范式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这段外貌描写具有划时代意义。斯诺以"林肯"为参照,巧妙建立西方读者理解毛泽东的认知桥梁。文中五个身体部位的精准刻画,形成由轮廓到细节的视觉递进。"炯炯有神"的眼睛描写尤为传神,既符合中国传统相术对英雄人物的描述传统,又暗合西方文学中"眼睛是心灵窗户"的创作理念。这种跨文化的书写策略,使毛泽东的形象既具东方特质,又具备世界性英雄的普遍特征。
范文二
斯诺的笔触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。"背有些驼"的细节看似写实,实则暗示领导者肩负的革命重担;"浓密的黑发"打破当时西方媒体对共产党人"野蛮粗鲁"的刻板印象;高耸的鼻梁与突出的颧骨构成刚毅的面部线条,隐喻着不屈的革命意志。这种具象化描写使抽象的革命精神获得肉身载体,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革命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考试重点整理
文学常识:埃德加·斯诺美国记者身份;本书原名《Red Star Over China》
关键字词:炯炯(jiǒng)形容目光明亮;颧(quán)骨面部骨骼
意象分析:林肯比喻体现东西方文化交融;身体细节象征革命品格
知识全解:本书是第一部向世界客观介绍中共的纪实作品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(1)瘦削:__________
(2)炯炯:__________
答案:
(1)形容面部轮廓分明,少脂肪
(2)形容目光明亮有神采
二、主旨理解
1、问:文中将毛泽东比作林肯有何用意?
答:建立西方读者认知参照,消除文化隔阂,突出人物品格相似性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斯诺与史沫特莱笔下的朱德形象塑造差异
答案:斯诺侧重领袖气质的外显特征,史沫特莱更关注人物性格的复杂性。
四、句子赏析
题目:分析"双眼炯炯有神"的表达效果
答:通过眼睛特写传递人物内在精神,视觉描写转为精神刻画,体现"眼为心窗"的创作理念。
五、拓展运用
题目:结合选段说明纪实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关系
答案示例:斯诺在保持事实准确的基础上,运用文学手法强化形象特征,实现真实记录与艺术加工的辩证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