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教学教案
教学时间:2课时
本教案围绕鲁迅先生经典散文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设计,通过双课时教学,引导学生品味童年趣事与求学经历的对比,学习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技巧,培养观察力与语言表现力。
第一课时:探秘百草园的童年乐园
一、教学目标
识字写字:掌握"畦、竦"等8个生字,重点指导"凿、秕"等6个易错字的笔顺与结构
朗读感知:通过分角色朗读,体会"不必说……也不必说……单是……"的句式魅力,找出至少3处生动的景物描写
整体理解:运用"地点+活动+感受"的概括方法,复述百草园的生活片段
二、教学过程
童年记忆导入(8分钟)
情境创设:展示鲁迅故居百草园实景图与手绘童年游戏示意图
互动提问:"图中这些植物和小动物,哪些是你熟悉的?猜猜鲁迅小时候会在这里玩什么?"
词语采集:引导学生用"油蛉在这里低唱,蟋蟀在这里弹琴"的拟人句式,说说自己熟悉的自然声音
字词探险活动(15分钟)
分组任务:
A组负责"植物类"词汇(皂荚树、桑椹等),通过"看图猜词""植物名片"游戏记忆
B组负责"动物类"词汇(鸣蝉、黄蜂等),模仿动物动作辅助理解
C组重点突破"攒、拗"等动词,用"动作演示+造句"掌握用法
趣味竞赛:开展"百草园词语大闯关",用积分兑换"小鲁迅"书签奖励
朗读发现之旅(12分钟)
教师范读:重点示范"不必说碧绿的菜畦……"段落,突出排比韵律
寻宝任务:用不同颜色荧光笔标注"景物描写""动作描写""心理描写"的典型句子
情景演读:分组朗读"雪地捕鸟"片段,边读边模仿捕鸟动作,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
课堂总结(5分钟)
思维导图:师生共同完成"百草园的快乐密码——()的植物、()的动物、()的游戏"
延伸思考:"如果让你给百草园设计一块说明牌,你会写上什么话?"激发创意表达
第二课时:走进三味书屋的成长时光
一、教学目标
文本理解:对比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差异,分析"我"的情感变化
写作技巧:学习"由景及情""细节传情"的写作方法
情感体悟:理解童年游戏与读书学习的关系,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
二、教学过程
场景对比导入(10分钟)
双联画展示:左侧百草园生机勃勃的彩色插图,右侧三味书屋古朴严肃的黑白线描
讨论话题:
"两幅画面分别带给你什么感觉?作者为什么要将这两个地方放在一起写?"
语言点拨:讲解对比手法对突出主题的作用,引出"成长"的深层含义
文本研读活动(15分钟)
合作学习:
小组1:用表格整理"百草园"与"三味书屋"在环境、活动、心情方面的差异
小组2:角色扮演"询问怪哉虫"的师生对话,体会私塾教育的特色
小组3:分析"读书入神时画绣像"的细节,讨论学习与兴趣如何平衡
成果展示:各小组用思维导图、情景剧、辩论赛等形式汇报发现
写作训练营(12分钟)
写作支架:
"不必说______,也不必说______,单是______就充满乐趣"
方法指导:
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顺序(由远及近/由高到低)
鼓励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
作品互评:开展"最美童年角落"征文展,学生互评时重点发现描写亮点
文化拓展(3分钟)
视频欣赏:播放绍兴三味书屋实景讲解,了解"三味"的文化内涵
情感升华:引导学生思考"我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",珍惜成长经历
课后练习
写作任务(二选一):
《我的"百草园"》——300字,描写自己最喜欢的玩耍场所,注意景物描写顺序
《学习中的小乐趣》——300字,记录课堂或课外学习中的有趣经历,尝试运用细节描写
鼓励语:希望同学们像少年鲁迅那样,既保持好奇心和观察力,又在学习中寻找成长乐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