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《骆驼祥子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教案
教学时间:2课时
本教案聚焦《骆驼祥子》核心人物形象,通过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祥子的性格蜕变过程,掌握"抓细节+联背景"的人物分析方法,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。
第一课时:解析祥子的三重形象蜕变
一、教学目标
词语积累:掌握"攒、赁、嚼"等8个关键动词,理解"老实、要强、堕落"等5组人物描写核心词汇的语境含义
形象分析:通过三组对比性外貌描写,梳理祥子从"年轻力壮"到"行尸走肉"的形象变化轨迹
思维提升:学习"细节标注+时间轴梳理"的双重分析方法,能独立完成祥子三个重要人生阶段的形象对比表格
二、教学过程
老北京影像导入(8分钟)
情境创设:播放1930年代老北京胡同纪录片片段,展示人力车夫工作场景实物照片(可准备旧式车灯、汗巾等道具)
互动提问:"观察这些人力车夫的衣着和神态,猜猜他们每天要面对哪些困难?"
词语铺垫:引导学生用"烈日曝晒""寒风刺骨""筋疲力尽"等短语描述车夫生活,教师板书"攒钱""赁车"等关键词
形象对比工坊(15分钟)
分组任务:
A组负责"初到北平的祥子":找出描写年轻祥子外貌的3处原文,用绿色荧光笔标注
B组负责"买车后的祥子":分析"像棵树"的比喻含义,用思维气泡图记录发现
C组负责"堕落的祥子":对比描写"红眼圈"和"佝偻背"的句子,讨论作者用意
成果展示: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便利贴汇总发现,教师用红色粉笔勾画关键变化词
命运时间轴(12分钟)
教具准备:发放印有祥子三次买车经历的时间轴模板
互动填充:
"第一次买车时祥子的眼睛闪着____的光?"(学生齐答"希望")
"第二次被抢车后他的背开始像____?"(引导学生答"骆驼")
深度提问:"如果把祥子的变化画成折线图,哪个事件是最大的转折点?为什么?"
课堂小结(5分钟)
比喻总结:"祥子就像被风雨不断冲刷的泥人,最初____,后来____"(师生接力填空)
延伸思考:"如果祥子生活在今天,他的命运可能会有什么不同?"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
第二课时:探究悲剧根源与社会意义
一、教学目标
社会洞察:理解"吃人社会"的隐喻,分析造成祥子悲剧的3个社会因素
写作迁移:学习"环境衬托人物"的写法,尝试用200字描写现代职场人的某个典型场景
价值引导:通过"祥子VS现代青年"对比讨论,树立积极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
二、教学过程
社会显微镜活动(10分钟)
出示三组材料:
① 兵痞抢车的社会新闻剪报
② 虎妞逼婚的对话片段
③ 孙侦探敲诈的细节描写
分组讨论:"这些'吃人'的牙齿分别长在什么地方?"(引导学生用"军阀""礼教""金钱"等词归纳)
文学法庭辩论(15分钟)
角色分配:
原告组(祥子):列举社会不公的证据
被告组(社会环境):辩护当时的历史局限性
陪审团:用"三成自身,七成社会"的百分比牌表态
教师总结:播放老舍创作谈音频,揭示"个人与时代"的永恒命题
时代穿越写作(12分钟)
情景假设:"如果祥子有朋友圈"
写作支架:
第一次买车后可能发____(配图文字)
被虎妞欺骗时可能发____(表情选择)
现代网友会怎样评论?____
展示点评:选取有创意的作品用投影仪分享,重点表扬能结合当代社会现象的分析
生命价值拓展(3分钟)
视频对比:播放当代"最美奋斗者"事迹与祥子结局
终极提问:"在不可改变的环境里,我们至少能改变什么?"引发对生命韧性的思考
课后练习
拓展作业(二选一):
《祥子求职记》——假设祥子来到现代求职网站,用第一人称写300字自我推荐信
《人物卡对比》——制作祥子与《平凡的世界》孙少安的人物命运对比表,分析时代对个人的影响
鼓励语:经典的价值在于常读常新,期待同学们用现代视角读出属于自己的发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