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教案> 《红岩》革命传统教育教案

《红岩》革命传统教育教案

时间:2025-08-29 13:52:01

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《红岩》主题教学教案

教学时间:2课时

本教案通过《红岩》革命英雄事迹,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,培养爱国情怀。学生将学习革命主题词汇、理解人物形象塑造方法,并尝试创作革命主题短文。

第一课时:走进《红岩》的英雄世界

一、教学目标

识字写字:掌握"狱、镣、拷"等8个革命主题生字,重点指导"毅、誓"的笔顺与结构

朗读感知:通过角色朗读体会江姐等人物语言的气势,找出3处体现革命精神的语句

整体理解:运用"人物+事件+精神"的概括方法,能复述课文主要情节

二、教学过程

红色记忆导入(8分钟)

多媒体展示:播放《红梅赞》音乐片段,同步展示重庆白公馆、渣滓洞历史照片

互动提问:"听到这首歌时,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?这些建筑和我们平时见的有什么不同?"

教师示范:用"阴森""锈迹斑斑""冰冷"等词描述场景,引导学生用形容词造句

革命词语擂台(15分钟)

分组挑战:

A组负责"刑具类"词汇(镣铐、老虎凳),通过实物图片配对游戏记忆

B组负责"精神类"词汇(坚毅、誓言),结合课文例句理解用法

C组重点书写"毅"字,开展"笔画接力赛"(每人写一笔接力完成)

趣味竞赛:各组用获得的词语创作革命口号,评选最有气势的组别

朗读见精神(12分钟)

情境朗读:教师戴红围巾示范朗读江姐受刑段落,突出"竹签子是竹子做的..."等关键句

寻找金句:学生用红笔标出3处最震撼人心的句子,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句子有力量

对比朗读:分角色朗读特务的凶狠质问与革命者的坚定回答,体会语言中的情感对比

课堂小结(5分钟)

革命精神树:师生共同完成"江姐身上有______(品质)就像______(比喻)"的句式练习

延伸思考:"如果见到当年的小萝卜头,你想问他什么问题?"激发历史代入感

第二课时:传承不灭的红岩精神

一、教学目标

文本理解:分析"黑暗监狱"与"光明信念"的对比写法,学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技巧

情感共鸣:体会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精神价值,培养爱国主义情怀

写作训练:模仿课文人物描写方法,写一段"我心中的英雄"小短文

二、教学过程

光影对比引入(10分钟)

双屏展示:

①渣滓洞阴暗牢房的照片

②革命者在狱中绣红旗的油画作品

引导讨论:

"为什么在最黑暗的地方,革命者还能保持光明信念?"

"这样的对比描写对我们理解人物有什么帮助?"

文本深读活动(15分钟)

任务分工:

小组1:用"当...时,...却..."的句式整理课文中的三组对比情节

小组2:角色扮演"特务审问"与"革命者应答"的经典对话

小组3:寻找课文中最能体现"红岩精神"的细节描写

成果展示:各小组派代表汇报,教师用革命文物图片作为奖励

写作训练营(12分钟)

写作支架:

"在______的环境中,______(人物)依然______(动作),就像______(比喻)"

指导要点:

1. 先描写艰苦环境,再突出人物行为

2. 尝试使用对比或比喻手法

3.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

作品展示:选取3篇优秀习作由作者佩戴红领巾朗读,全班点评闪光点

精神传承(3分钟)

视频观看:当代少先队员在红岩村举行入队仪式的新闻片段

集体朗诵:师生齐诵课文最后一段,在国歌声中结束课程

课后练习

写作任务(二选一):

《写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》——200字,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与自己的决心

《教室里的红领巾》——200字,描写身边的爱国小故事

鼓励语:希望同学们记住,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,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它增光添彩!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