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孙权《孙权劝学》原文及翻译

孙权《孙权劝学》原文及翻译

时间:2025-09-07 16:00:03

孙权《孙权劝学》原文及翻译

引导语:本文围绕三国时期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典故展开,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背景解析,揭示劝学背后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。

原文

《孙权劝学》

(三国)孙权

初,权谓吕蒙曰:"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"

蒙辞以军中多务。

权曰:"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?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"

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少时历《诗》《书》《左传》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"

蒙乃始就学。

译文

起初,孙权对吕蒙说:"你现在身居要职掌管事务,不可不学习!"

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。

孙权说:"我难道是要求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?只是应当广泛阅读,了解历史罢了。"

你说事务多,谁比得上我?我年轻时遍读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左传》,自认为大有益处。"

吕蒙于是开始学习。

注释

当涂:当道,指身居要职。

涉猎:粗略地阅读。

见往事:了解历史。

治经:研究儒家经典。

博士:古代学官名。

《诗》《书》《左传》:儒家经典著作。

创作背景

建安十五年(210年),孙权在巩固江东政权过程中,发现将领文化素养不足。为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,以吕蒙为典型展开劝学。此时孙权29岁,已继承父兄基业八年,深知学识对治国的重要性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点:采用对话体,通过三问三答推进情节,层次分明。

2. 语言艺术:善用反问句式,"孤岂欲卿""孰若孤"增强说服力。

3. 思想内涵:揭示"学以致用"的实用主义教育观,体现领导者培养人才的政治智慧。

4. 艺术特色:以自身经历为例证,既有权威性又显亲切感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篇劝学短文展现了孙权卓越的领导艺术。作为年轻君主,他不用强制命令,而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说服吕蒙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"孤少时历《诗》《书》"的现身说法,既显示君主学识修养,又消除下属抵触心理。这种以理服人、以情动人的劝学方式,至今仍具启示意义。

范文二

文中"涉猎"一词值得玩味。孙权不要求吕蒙成为学者,而是强调广泛阅读的实用价值。这种务实的学习观打破"皓首穷经"的传统观念,体现乱世中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。结尾"蒙乃始就学"五字,看似平淡却蕴含巨大转变,为后文"士别三日"的典故埋下伏笔。

关于《孙权劝学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当涂(dāng tú)、涉猎(shè liè)、治经(zhì jīng)

2. 文学常识: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

3. 知识要点:劝学体现的"经世致用"思想

4. 意象分析:"《诗》《书》《左传"象征传统文化修养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当涂:__________

(2)涉猎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身居要职

(2)广泛阅读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孙权劝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?

答:强调学习的实用性,主张通过广泛阅读获取历史经验,反对脱离实际的死读书。

三、人物分析

问:从劝学过程可以看出孙权怎样的领导艺术?

答:善用平等对话方式,以自身经历为例证,既有君主威严又显亲和力,体现高超的沟通技巧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结合现实谈谈"涉猎,见往事"的现代意义。

答案示例:在信息爆炸时代,选择性广泛阅读各类经典,汲取历史智慧,有助于形成宏观思维,避免知识碎片化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