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赠刘景文古诗》唐代友情诗作原文及精美翻译

《赠刘景文古诗》唐代友情诗作原文及精美翻译

时间:2025-10-20 10:38:02

《赠刘景文》唐代友情诗作原文及深度解析

本文解读苏轼赠友名篇,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鉴赏,展现宋代文人的深厚情谊与豁达胸襟。

原文

《赠刘景文》

北宋·苏轼

荷尽已无擎雨盖,

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
一年好景君须记,

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
译文

凋谢的荷花再难撑起遮雨的叶盖,

残败的菊花仍有傲对寒霜的枝干。

请君牢记这一年中最美的时节,

正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初冬。

注释

【擎雨盖】qíng yǔ gài:高举如伞的荷叶

【傲霜枝】ào shuāng zhī:经霜不凋的菊枝,象征坚贞品格

【橙黄橘绿】chéng huáng jú lǜ:初冬成熟的水果,暗喻人生收获期

注:前两句以植物枯荣对比,后两句转折强调冬景之美,体现苏轼"反常合道"的审美观。

创作背景

元祐五年(1090)苏轼任杭州知州时作。刘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,年近六旬仍沉沦下僚。苏轼多次上表举荐,此诗既勉励友人,亦自抒怀抱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前两句对仗工稳,后两句转为劝勉,起承转合自然

2. 意象:选取荷、菊、橙、橘四种植物,构成时空转换的意境链

3. 哲理:突破"悲秋"传统,揭示成熟之美的生命境界

4. 情感:表面写景,实则寄托对友人品格才能的赞赏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苏轼此诗打破季节定见,将初冬视为"一年好景"。荷菊的衰败与橙橘的丰收形成辩证关系,体现诗人对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。末句"橙黄橘绿"的色彩并置,不仅描绘视觉美感,更暗喻人生阅历与才华的成熟。这种对"衰飒"与"丰盈"的独特认知,展现宋代士大夫的文化品格。

范文二

诗中"傲霜枝"三字最见精神。菊枝经霜不凋的意象,既是对刘景文老而弥坚的赞美,也是苏轼自我人格的投射。全诗以物喻人,将植物生长规律与人生际遇巧妙对应。看似平易的劝勉,实含"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"的深意,这种以自然证人生的手法,正是宋诗理趣的典型表现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文学常识:苏轼"以议论为诗"的特点,此诗体现的宋诗理趣

2. 关键字词:擎(qíng)、傲(ào)、缘(yuán)的准确释义

3. 意象体系:荷-菊-橙-橘构成的四季象征系统

4. 情感主旨:衰败中见生机的辩证思维,友人间的相互期许

5. 艺术手法:对比修辞(荷尽/菊残)、色彩描写(黄/绿)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擎雨盖:__________

(2)犹有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高举如伞的荷叶

(2)仍然保留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后两句如何体现苏轼的人生观?

答:突破传统审美定式,在萧瑟季节发现成熟之美,体现辩证思维和乐观精神。这种对生命阶段的独特认知,反映宋代文人"格物致知"的哲学追求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诗与刘禹锡《秋词》的立意异同

答案:同:都反对悲秋传统。异:刘诗强调"胜春朝"的昂扬,苏诗侧重"橙黄橘绿"的丰盈,前者重气概,后者重理趣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结合现实谈"一年好景君须记"的启示

答案示例:提醒人们珍惜每个阶段独特价值,青春有活力之美,中年有成熟之美,老年有智慧之美。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终身成长理念相通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