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

琵琶行白居易原文

时间:2025-11-24 15:52:01

琵琶行白居易原文解析

《琵琶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,通过描写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动人演奏,抒发了诗人被贬江州后的孤寂与愤懑。本文将提供完整原文、逐句翻译、创作背景及多角度鉴赏。

琵琶行·并序

唐·白居易

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

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。

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。

忽闻水上琵琶声,主人忘归客不发。

......(中略)......

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!

译文

夜晚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,枫叶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。

我下马走进友人的船舱,举起酒杯却发现没有音乐助兴。

醉意中更添离别的伤感,只见月光笼罩着茫茫江面。

忽然听见江上传来琵琶声,我和友人都忘了启程。

......(中略)......

我们都是流落天涯的失意人,今日相逢又何必曾经相识!

注释

【瑟瑟】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。

【管弦】代指音乐。

【江浸月】倒装句式,月光洒满江面。

【天涯沦落人】双关语,既指琵琶女,也暗喻诗人自身处境。

创作背景

元和十年(815年),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怒权贵,被贬为江州司马。次年秋夜送客浔阳江畔,偶遇琵琶女,其精湛技艺与凄凉身世引发诗人强烈共鸣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采用"叙事-描写-抒情"三重结构,以送别场景起兴,琵琶演奏为高潮,"同是天涯沦落人"点明主旨。

2. 音乐描写:运用"大弦嘈嘈""小弦切切"等拟声词,化听觉为视觉形象。

3. 情感表达:通过琵琶女"门前冷落鞍马稀"的今昔对比,暗喻自身正织遭遇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音乐描写堪称古典文学典范。"嘈嘈切切错杂弹"以双声叠韵模拟琵琶音色,"银瓶乍破水浆迸"用突发性意象表现乐曲高潮。这种通感手法将抽象乐音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,形成强烈的审美张力。

范文二

"同是天涯沦落人"揭示全诗核心命题。诗人从琵琶女"老大嫁作商人妇"的命运中,照见自己"谪居卧病浔阳城"的处境。这种跨越阶级的身份认同,突破传统士大夫的视角局限,体现唐代文人可贵的人文关怀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【文学常识】《琵琶行》属于新乐府运动代表作,与《长恨歌》并称白居易"感伤诗"双璧。

【关键字词】商贾(gǔ)、钿(diàn)头银篦、呕哑(ōu yā)嘲哳(zhāo zhā)

【艺术手法】比喻、通感、对比、双关等修辞的综合运用。

重点试题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钿头银篦击节碎"中"击节":

答案:打拍子

解析:表现琵琶女年轻时纵情享乐的生活状态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分析"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"的情感内涵

答案:通过设问强调诗人共鸣之深,青衫既指官服颜色,又暗示贬官身份,泪水中包含对琵琶女的同情与自身遭遇的悲愤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《琵琶行》与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在表现艺人命运上的异同

答案:同:都通过艺人今昔对比反映社会变迁;异:白居易重在抒个人感慨,杜甫更关注历史兴衰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