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白杨礼赞茅盾原文

白杨礼赞茅盾原文

时间:2025-11-24 16:32:02

白杨礼赞茅盾原文

引导语:茅盾的《白杨礼赞》通过对西北高原白杨树的赞美,歌颂了北方农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,展现了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顽强斗志。

原文

《白杨礼赞》

茅盾

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,笔直的干,笔直的枝。

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,像加过人工似的,一丈以内绝无旁枝。

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,而且紧紧靠拢,也像加过人工似的,成为一束,绝不旁逸斜出。

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,几乎没有斜生的,更不用说倒垂了。

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,微微泛出淡青色。

译文

这是一种努力向上生长的树,树干笔直,树枝笔直。

它的树干通常有一丈多高,像是经过人工修剪一样,一丈以内完全没有旁枝。

它所有的分枝都向上生长,而且紧密靠拢,也像人工修剪过一样,形成一束,绝不向旁边斜着生长。

它宽大的叶子也都是朝上生长,几乎没有斜着长的,更不用说向下垂着了。

它的树皮光滑,带有银色的光晕,微微泛出淡青色。

注释

力争上游:形容白杨树努力向上生长的姿态。

旁逸斜出:指树枝向旁边斜着生长。

银色的晕圈:形容树皮在阳光下反射出的银色光泽。

淡青色:指树皮呈现的浅蓝色调。

创作背景

1941年,茅盾在西北旅行时写下这篇散文。当时正值战争最艰苦的时期,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的形象,寄托了对北方农民坚韧精神的崇敬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点:采用递进式描写,从树干到树枝再到树叶,层层深入。

2. 语言风格:朴实无华却富有力量,善用重复句式增强节奏感。

3. 思想内涵:以树喻人,赞美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。

4. 艺术特色:运用拟人手法,赋予白杨树人的品格特征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已不仅是自然景物,更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。作者用"力争上游""绝不旁逸斜出"等词语,将白杨树的生长特点与人的品格相联系。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手法,使白杨树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农民形象的生动写照。文中反复出现的"笔直"一词,既突出了树木的外形特征,又暗示了中国人民刚直不阿的民族气节。

范文二

《白杨礼赞》的艺术魅力在于其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。作者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细致刻画,赋予了它深刻的精神内涵。"一丈以内绝无旁枝"的描写,既写实又写意,既表现了树木的生长特点,又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。文中"银色的晕圈"等细节描写,更增添了作品的审美价值,使白杨树的形象更加丰满动人。

关于《白杨礼赞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重点字词:力争上游、旁逸斜出、晕圈

文学常识:茅盾原名沈雁冰,现代著名作家

知识要点:象征手法、拟人修辞

意象意境: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坚韧品格

知识全解:1941年创作背景与抗战关系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
(1)力争上游:__________

(2)旁逸斜出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努力向上

(2)向旁边斜着生长

二、主旨理解

1、问:《白杨礼赞》主要赞美了什么?

答:赞美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,象征北方农民坚韧不拔的品质。

2、问:文中"笔直的干,笔直的枝"表现了什么?

答:表现了白杨树刚直挺拔的形象,象征着中国人民正直坚强的民族气节。

三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,而且紧紧靠拢"的表达效果。

答:通过"一律""紧紧"等词语,生动描绘了白杨树枝条团结向上的生长态势,暗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精神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