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迢迢牵牛星古诗原文翻译

迢迢牵牛星古诗原文翻译

时间:2025-11-24 17:16:02

迢迢牵牛星古诗原文翻译与深度解析

《迢迢牵牛星》是汉代文人模仿民歌创作的经典五言诗,以牛郎织女传说为载体,抒写人间离别相思之苦。本文提供完整原文、白话译文、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早期五言诗的抒情技巧与思想内涵。

原文

《迢迢牵牛星》

佚名(汉代)

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

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

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

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

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

译文

遥远的牵牛星闪亮,明亮的织女星皎洁。

举起纤细白皙的手,织布机札札响不停。

整日织不出完整花纹,泪水如雨纷纷落下。

银河之水清澈见底,两岸相隔能有多远?

在这盈盈一水之间,只能含情凝视不语。

注释

迢迢(tiáo):遥远貌。既指空间距离,亦暗喻心理隔阂。

皎皎:明亮洁白。双关星体光芒与人物品格。

擢(zhuó):举起。动作细节展现织女劳作姿态。

札札(zhá):拟声词。通过听觉强化孤独氛围。

章:布匹纹理。暗喻正常生活秩序被相思打断。

脉脉(mò):含情凝视貌。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表达。

创作背景

东汉文人五言诗兴起时期,民间牛女传说已广泛流传。班固《汉书·天文志》明确记载牵牛织女星象,应劭《风俗通义》详述七夕乞巧习俗。此诗当为文人对乐府民歌的雅化再创作,既保留民歌直白抒情特质,又融入文人诗的意象经营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采用"星象—人物—劳作—情绪—空间—情感"递进式结构,最后两句形成地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强烈反差。

2. 语言艺术:六组叠词连用构成声韵回环,"迢迢""皎皎"等既写实又传神,开创后世"迢递""皎然"等词汇先河。

3. 思想内涵:突破传说本身,揭示所有被迫分离者的普遍困境——物理阻隔造成的心理创伤。

4. 表现手法:以星喻人、以织喻情的双重隐喻,将天文现象转化为情感符号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叠词的密集运用堪称早期五言诗典范。"迢迢"与"皎皎"的星象对举,既确立空间坐标系,又暗含人物性格对比;"纤纤"与"札札"从视觉听觉双重维度刻画劳动场景;"盈盈"描摹水体形态,"脉脉"定格情感瞬间。这种修辞策略使抽象情感获得物质载体,形成"星—人—情"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。

范文二

末句"脉脉不得语"包含深刻的沉默美学。银河实际宽度与心理距离的反差,揭示语言在极致情感前的苍白。这种"此时无声胜有声"的处理,比《诗经·河广》"谁谓河广?一苇杭之"更为含蓄内敛,展现汉代诗歌从集体抒情向个人化表达的转变,为建安诗人"含蓄不尽"的美学追求埋下伏笔。

关于《迢迢牵牛星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文学常识:汉代文人五言诗代表作,《古诗十九首》第十首,标志五言诗体制成熟。

2. 关键字词:六组叠词的含义及修辞作用;"擢""杼""章"等实词的古义。

3. 意象体系:牵牛织女星作为文学意象的早期定型,影响后世李商隐《辛未七夕》等作品。

4. 情感逻辑:从劳作中断到情感宣泄的心理描写链条。

5. 比较阅读:与《诗经·蒹葭》求而不得主题的异同,与秦观《鹊桥仙》爱情观的对比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擢:__________

(2)章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举起

(2)布匹花纹

解析: 需结合纺织劳动场景理解词义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 "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"反映了什么矛盾?

答案: 银河物理距离与实际阻隔效果的矛盾,突出有情人难以相会的悲剧性。

解析: 反问句式强化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的冲突。

三、表现手法

题目: 分析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。

答案: 增强音乐性,塑造形象的具体可感性,形成连绵的情感韵律。如"纤纤"强化手的视觉印象,"札札"再现织机声响。

解析: 需结合具体叠词分析其视听通感效果。

四、比较鉴赏

题目: 比较本诗与杜牧《秋夕》处理牛女题材的差异。

答案: 本诗聚焦织女视角展现相思之苦,风格质朴深沉;杜牧诗通过"轻罗小扇扑流萤"的宫廷女子侧面映衬,风格含蓄婉转。

解析: 注意抒情角度与时代风格的关联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