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豪门杨爱宝1至150章原文

豪门杨爱宝1至150章原文

时间:2025-11-24 18:04:01

《豪门杨爱宝》古诗选章鉴赏与考析

本文围绕《豪门杨爱宝》第37章经典古诗展开,提供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鉴赏解析,并附考试重点整理与模拟试题。

原文

《深闺叹》(选自《豪门杨爱宝》第37章)

作者:清溪居士

朱门绣户锁春寒,

金兽炉沉晓梦残。

泪湿鲛绡浑未觉,

菱花镜里损红鸾。

译文

豪门深院困住料峭春寒,

金兽香炉灰冷时晨梦已断。

泪水浸透丝帕竟浑然不觉,

梳妆镜中照见憔悴的容颜。

注释

朱门绣户:红漆大门与雕花窗户,代指富贵人家。

金兽炉:铸有兽形的铜香炉,唐宋诗词常见意象。

鲛绡(jiāo xiāo):传说鲛人所织薄纱,诗中指精美丝帕。

红鸾:神话中司姻缘的星宿,此处喻女子青春容颜。

创作背景

此诗成书于清道光年间,作者化名"清溪居士"影射盐商杨氏家族。时值扬州盐政腐败,书中杨爱宝作为商贾之女,其婚姻悲剧折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四句均以闺阁器物起兴,形成"锁-沉-湿-损"的递进式意象链

2. 语言:善用"朱门""金兽"等富丽意象反衬人物内心孤寂

3. 思想:通过晨梦惊醒的细节,揭示礼教规范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

4. 艺术:末句"菱花镜"与首句"朱门"构成空间闭环,强化禁锢感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首诗以器物写人心的手法颇具匠心。金兽炉中香灰冷却暗示热情消退,菱花镜映照的不仅是容颜憔悴,更是被规训的自我认知。作者将礼教压迫具象为"锁春寒"的物理空间,其中"锁"字既写实又象征,与末句"损"字形成因果呼应。这种以物观情的写法,比直抒胸臆更具批判力度。

范文二

诗中隐藏着双重时间维度:表层是春寒料峭的清晨,深层是女性生命的寒冬。"晓梦残"三字精妙,既指从睡梦中惊醒,又暗喻婚姻幻灭。值得注意的是"浑未觉"的描写,这种无意识流泪的状态,比嚎啕痛哭更能体现压抑之深。全诗未着一字评述,却通过器物与人物的互动关系,完成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无声控诉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鲛绡(jiāo xiāo)、红鸾(luán)

2. 文学常识:清代世情小说中的诗歌功能

3. 意象体系:闺阁器物群像的隐喻系统

4. 意境特征:富丽环境与凄凉心境的强烈反差

5. 艺术手法:借物写情、以实映虚的创作特征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锁春寒:__________

(2)损红鸾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禁锢/封闭(拟物用法)

(2)摧残青春容颜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泪湿鲛绡浑未觉"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?

答案:表现人物长期压抑形成的麻木心理,泪水已成习惯性流露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本诗与李清照《武陵春》"风住尘香花已尽"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?

答案:同:均通过外物变化写内心愁苦。异:李词直抒"物是人非"之慨,本诗则隐忍克制,更重环境对人的异化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结合本诗分析《豪门杨爱宝》中"以诗证事"的叙事特色。

答案示例:小说通过诗歌浓缩情节关键,如本诗预示女主角婚姻悲剧。这种诗化叙事既承袭话本传统,又增强文本的隐喻深度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