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下厨房金银花原文免费阅读

下厨房金银花原文免费阅读

时间:2025-11-24 18:42:02

下厨房金银花原文免费阅读

引导语:本文围绕宋代诗人苏轼的《金银花》展开,提供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深度解析,帮助读者理解这首咏物诗的隐喻与艺术手法。

《金银花》

宋·苏轼

金英翠蔓袅霜风,

玉蕊琼枝映日红。

不与群芳争艳冶,

只将清韵送山中。

译文

金色的花朵与翠绿藤蔓在寒风中摇曳,

如玉的花蕊和枝干在阳光下泛着红光。

它不与其他花卉争抢艳丽,

只将清雅的韵味留在深山。

注释

【金英翠蔓】"金英"指黄色花朵,"翠蔓"为青绿色藤蔓,形成色彩对比(拼音:jīn yīng cuì màn)。

【袅霜风】"袅"形容柔美摇曳状(拼音:niǎo),暗示植物在恶劣环境中的韧性。

【玉蕊琼枝】比喻修辞,将花蕊比作白玉,枝条比作美玉,突出洁净特质。

典故:末句化用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"的隐逸意象,体现苏轼贬谪时期的超脱心态。

创作背景

元丰五年(1082年)苏轼贬居黄州时作。此时诗人转向自然寻求精神慰藉,金银花作为山野常见植物,成为其人格理想的投射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前两句实写形态美,后两句虚写品格美,形成由形入神的递进。

2. 语言:连续使用"金/玉/琼"等贵重矿物意象,强化植物的高洁属性。

3. 思想:借物喻人,表达"宁守清贫不慕荣华"的价值观,暗含对党争的疏离。

4. 艺术:双关手法,"清韵"既指花香,亦指诗人文章气韵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苏轼以科学家般的精准观察捕捉金银花形态特征,"袅霜风"三字尤见功力——"袅"字曲线感与"霜风"的凛冽形成张力,既写出植物的柔韧,又暗喻自己在正织风暴中的坚守。这种将物理特性与精神品格自然融合的手法,正是宋诗"理趣"的典范。

范文二

诗中隐藏着深刻的审美选择:拒绝牡丹式的宫廷富丽,选择山野清韵。这种审美取向与苏轼《定风波》"竹杖芒鞋轻胜马"一脉相承,共同构成其黄州时期的美学体系。值得注意的是,"送山中"的主动姿态,突破了传统咏物诗的被动描摹,赋予植物主体意识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袅(niǎo)、琼(qióng)、冶(yě)

2. 文学常识:苏轼"乌台诗案"与黄州创作的关系

3. 艺术手法:咏物诗"不即不离"的创作原则

4. 意象分析:金银花在宋代医药文化中的特殊地位

5. 意境特征:清丽脱俗与含蓄深沉的双重性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艳冶"在诗中的含义

答案:指刻意追求艳丽媚俗的姿态

解析:需结合"不与群芳争"的否定句式理解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后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?

答案:坚守高洁品格,拒绝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

解析:注意"争"与"送"的动词对比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对比陆游《咏梅》"零落成泥碾作尘",分析两诗情感差异

答案:苏轼诗重超然,陆游诗重悲壮;前者体现道家风骨,后者展现儒家担当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玉蕊琼枝映日红"的色彩运用

答案:以"玉白"为基底衬托"日红",形成冷暖色调的和谐共生,暗示诗人处浊世而守清白的理想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