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学院TXL金银花原文全集

学院TXL金银花原文全集

时间:2025-11-19 09:57:02

《金银花》古诗解析与鉴赏

本文解析宋代诗人杨万里咏物诗《金银花》,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创作背景的梳理,揭示其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与淡泊高洁的精神追求。

原文

《金银花》
宋·杨万里

金花间银蕊,
翠蔓自成篱。
不向春风艳,
偏于夏月奇。

幽香暗自吐,
冷艳无人知。
何须竞桃李,
独立傲霜时。

译文

金色花朵与银色花蕊相映,
翠绿藤蔓自然交织成篱笆。
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,
偏偏在夏日展现独特风姿。

幽淡香气悄然散发,
清冷之美少人赏识。
何必与桃李争芳斗艳,
宁可独自傲立寒霜之中。

注释

【金花间银蕊】"间"读jiàn,意为夹杂,双色花蕊体现植物特征。

【自成篱】采用拟人手法,表现藤蔓自然生长的生命力。

【偏于夏月奇】"偏"字强调反季节特性,暗含诗人特立独行的人格追求。

【冷艳】典故化用白居易《琵琶行》"枫叶荻花秋瑟瑟",以冷色调喻高洁品格。

【傲霜】源自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",象征隐士风骨。

创作背景

杨万里晚年退居吉水,此诗作于1190年夏。时值南宋党争激烈,诗人借咏金银花表达远离政治倾轧、坚守本心之志。其《诚斋集》中同类咏物诗达47首,形成独特的"物格化"创作倾向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前四句状物,后四句抒情,符合宋诗"即物明理"的典型范式。

2. 语言艺术:连续使用"间""自""偏""暗"等副词,强化物我交融的抒情效果。

3. 思想内涵:通过夏花与春花的对比,构建"热闹-孤寂""世俗-高洁"的二元价值体系。

4. 表现手法:化用《楚辞》"香草美人"传统,将植物特性人格化,实现咏物与咏怀的统一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"不向春风艳"与"何须竞桃李"形成呼应,构建出完整的象征体系。金银花作为夏季花卉,其生物特性被赋予文化隐喻:春天象征名利场,夏日暗示寂寞坚守。杨万里将个人政治遭遇投射于植物生长周期,这种"季节错位"的书写,实为对主流价值观的疏离宣言。尾联"傲霜"意象尤为精警,将咏物提升至生命哲思的高度。

范文二

作品体现杨万里"诚斋体"的典型特征。以"翠蔓自成篱"为例,看似白描的笔法暗含多重意蕴:植物自然生长状态象征不受约束的本真,篱笆意象暗示自我保护的生存智慧。诗人摒弃典故堆砌,用"幽香暗自吐"这样生活化的表达,实现"以俗为雅"的艺术转化。这种平淡中见奇崛的语言风格,正是宋诗理性精神与文人趣味的完美结合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间(jiàn)、缘(yuán)、偏(piān)、傲(ào)

2. 文学常识:杨万里为"南宋中兴四大诗人"之一,创"诚斋体";咏物诗发展脉络自《诗经》至宋代

3. 艺术手法:拟人("自成篱")、对比(春/夏)、象征(傲霜喻气节)

4. 思想内涵:表达孤高自守的人格理想,反映宋代文人内敛自省的精神特质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间:__________

(2)傲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夹杂、交错

(2)不畏、蔑视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不向春风艳,偏于夏月奇"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?

答案:拒绝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,选择特立独行的生命姿态,彰显坚守本真的精神追求。

三、表现手法

题目:分析"幽香暗自吐"的艺术表现力。

答案:通过嗅觉意象的私密性描写,形成"无人知"与"暗自吐"的张力,突出内敛型的人格美。

四、比较阅读

题目:比较本诗与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在立意上的异同。

答案:同:均以植物喻品格;异:杨诗强调主动疏离,陆词侧重被动承受,反映二人面对政治挫折的不同态度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