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内留香金银花原文笔趣阅读
引导语:本文围绕明代诗人王象春咏金银花的七言绝句展开,通过原文呈现、白话翻译、深度注释及多维解析,揭示其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与隐逸情怀。
原文
《金银花》
明·王象春
一架繁英照眼新,
金银双色占先春。
幽香不入群芳谱,
却向山篱伴野人。
译文
满架盛开的繁花映亮双眼,
金银两色在早春独占风光。
清幽香气未被载入名花谱录,
偏在山野篱笆间陪伴隐士。
注释
繁英(fán yīng):繁茂的花朵。"英"特指花瓣,《楚辞》有"夕餐秋菊之落英"。
占先春: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,早春开花,先于多数花卉。
群芳谱:明代王象晋所著植物典籍,此处暗喻主流审美标准。
野人:山野隐士,典出《论语》"先进于礼乐,野人也"。
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,以"不入"与"却向"形成张力,突出孤高品格。
创作背景
万历三十八年(1610),王象春因科场案贬谪归乡,于济南章丘筑"问山亭"隐居。此期作品多借草木抒怀,金银花因其耐寒特性与双色并放的特点,成为诗人精神投射的载体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征:前两句摹形绘色,后两句转议论,符合绝句"起承转合"范式。
2. 语言艺术:"照眼新"以通感写视觉冲击,"幽香"用嗅觉暗喻品德。
3. 思想内涵:通过金银花与"群芳谱"的疏离,表达对官场名利的疏淡态度。
4. 表现手法:双关运用精妙,"金银"既指花色,又暗讽世俗财富追求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诗人选取金银花这一特殊意象,在颜色与香气中寄寓双重象征。黄白相间的花色,既呈现视觉上的和谐对比,又暗示精神世界的超然物外。末句"伴野人"的表述,实为诗人自我形象的投射。这种将物性特征与人格理想紧密结合的写法,继承发展了屈原"香草美人"的传统。
范文二
作品在简练的二十八字中完成三次视角转换:首句主观感受,次句客观描述,后两句转入哲理思考。尤其"不入"与"却向"的转折,通过否定性表述强化肯定意义,与王维"涧户寂无人"的写法异曲同工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典型体现了明代遗民诗"怨而不怒"的美学追求。
考试重点整理
重点字词:繁英(fán yīng)、野人(yě rén)、群芳谱(qún fāng pǔ)
文学常识:王象春为"济南诗派"代表,其兄王象晋著《群芳谱》
艺术手法:托物言志、通感、双关、对比
意象分析:金银花象征高洁隐逸,山篱代表远离尘嚣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(1)照眼:__________
(2)却向:__________
答案:
(1)耀眼,使眼睛明亮
(2)偏偏转向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"幽香不入群芳谱"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态度?
答案:表达诗人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,以及对主流价值体系的疏离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本诗与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在托物言志手法的异同。
答案:同:均借植物特性象征人格。异:陆词突出梅的孤傲抗争,王诗强调金银花的隐逸选择。
四、句子赏析
题目:分析"金银双色占先春"的深层含义。
答案:表面写花开之早,实则暗喻诗人不同流俗的品格优势;"双色"暗示兼容并蓄的精神境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