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姜可原文《姜可》林慕免费阅读26章

姜可原文《姜可》林慕免费阅读26章

时间:2025-11-24 19:26:01

姜可《姜可》林慕第26章古诗赏析与考点解析

本文围绕姜可《姜可》第26章中的核心古诗展开,包含原文呈现、白话翻译、深度注释及创作背景解析,并提供考试重点与鉴赏范例。

原文

《江夜怀古》·姜可

孤舟夜泊寒江畔,

老树枯藤月色残。

千载兴亡谁记取?

渔灯一点照波澜。

译文

夜晚独停小船在寒冷的江边,

老树枯藤映着残缺的月光。

千年王朝更迭有谁真正铭记?

唯见一盏渔火映照水面微光。

注释

【孤舟夜泊】"泊(bó)"指停船,营造孤寂氛围。

【枯藤月色残】"残"字双关月光残缺与历史沧桑感。

【千载兴亡】典出杜牧"亡国去如鸿",暗含历史虚无之叹。

【渔灯一点】以微小光亮反衬时空浩渺,体现对比艺术。

创作背景

此诗作于作者贬谪途中,时值南宋末年战乱频发。姜可途经赤壁古战场,借江夜景象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思考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,符合起承转合传统。

2. 语言:"枯""残"等字锤炼精准,具南宋末年的衰飒特征。

3. 思想:通过渔夫与历史的对比,揭示平凡生命超越王朝更迭的永恒价值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"渔灯"意象极具创造性。相较于苏轼"乱石穿空"的宏大叙事,姜可以豆大灯火解构历史英雄叙事。灯火既是现实捕鱼所需,又象征庶民对历史的无声见证。这种平民视角的史观,在南宋遗民诗中独树一帜。

范文二

"老树枯藤月色残"的视觉组合堪称经典。老树纵向延伸强化岁月感,枯藤横向缠绕暗示历史纠葛,残月斜照构成对角线构图。三种元素形成立体时空网络,为后文的历史沉思奠定画面基础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【字词读音】泊(bó)藤(téng)澜(lán)

【文学常识】南宋遗民诗特征:隐晦用典、衰飒意象、平民视角

【意象分析】渔灯:①现实照明工具②历史见证者③生命永恒象征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月色残"的"残":

答案:既指月光不完整,又暗喻历史记忆的残缺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末句"渔灯一点"有何深意?

答案:以微小恒常的民间灯火,对比转瞬即逝的王朝辉煌,体现生命本真价值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与李商隐《登乐游原》夕阳意象相比,本诗月色用意有何不同?

答案:李诗夕阳象征唐王朝没落,姜诗残月侧重个体对历史的冷静观察,情感更克制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