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

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

时间:2025-11-24 18:00:03

满江红·怒发冲冠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

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代表作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,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抒写报国壮志,展现民族英雄的赤胆忠心。本文完整呈现原作、白话译文、字词注释,并深入解析其意象与情怀。

原文

满江红·怒发冲冠

【宋】岳飞
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

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
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
靖康耻,犹未雪。

臣子恨,何时灭。
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
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
译文

愤怒得头发竖起冲冠,倚靠栏杆时,骤雨初停。

抬头远望,对天呼啸,豪壮情怀激烈难平。

三十年来功名如尘土,转战八千里唯有云月相伴。

切莫虚度光阴,等年老白发时徒然悔恨。

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尚未洗雪。

臣子的愤恨,何时才能泯灭。

我要驾战车,直捣贺兰山敌营。

立誓饥饿时吃敌人肉,谈笑间喝匈奴血。

待重新收复故土,再回京报捷。

注释

【怒发冲冠】形容极度愤怒,典故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【潇潇】拟声词,形容风雨急骤貌

【三十功名】岳飞时年三十余岁,此处"三十"为实数

【贺兰山】借指金国大本营,非实指宁夏贺兰山

【朝天阙】"天阙"指皇宫,暗示凯旋献俘的仪式

创作背景

绍兴六年(1136年),岳飞第二次北伐收复商州、虢州后,在鄂州军营创作此词。当时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据上风,北伐大业屡遭掣肘,词中"靖康耻"指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的国难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上阕写壮志未酬的悲愤,下阕抒收复河山的决心,形成"抑-扬"的情感曲线

2. 意象:以"长车""贺兰山""胡虏肉"等战场元素构建铁血画面

3. 时空对照:"三十功名"与"八千里路"形成时间纵深和空间广度

4. 修辞特色:夸张手法(怒发冲冠)与血腥意象(餐肉饮血)强化战斗意志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岳飞将家的胆魄与词人的才情熔铸于《满江红》。"仰天长啸"的肢体语言,配合"潇潇雨歇"的环境描写,构成极具张力的英雄剪影。下阕连续三个三字句如战鼓擂动,"饥餐""渴饮"的极端表述,突破传统诗词的审美范式,展现玉石俱焚的决绝。这种以暴制暴的表达,实则是山河破碎下的精神呐喊。

范文二

词作暗含多重时空维度:既有对"靖康耻"的历史回溯,又有"踏破贺兰山"的未来展望。"尘与土"的功名观体现儒家价值观,"云和月"的行军描写则充满道家意境。结尾"朝天阙"的仪式想象,完整构建了"雪耻-征战-凯旋"的行动闭环,这种结构设计折射出儒家"修齐治平"的理想范式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冠(guān)、啸(xiào)、虏(lǔ)、阙(què)

2. 文学常识:此词存在真伪争议,1980年代学界曾就创作权展开论战

3. 意象系统:雨、月、山、血等意象共同构成沉郁雄浑的审美空间

4. 历史知识:靖康之变(1127年)是理解本词的核心背景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等闲:__________

(2)长车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轻易,随便

(2)战车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壮志饥餐胡虏肉"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?表达了什么情感?

答案:夸张手法,表达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与誓死抗战的决心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词与辛弃疾《破阵子》在意象运用上的异同

答案:相同处都善用战场元素,不同在于岳飞词更具血腥暴力美学,辛词更多战略战术描写。

四、名句赏析

题目:分析"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"的劝诫艺术

答案:用白发意象具象化时间流逝,以"空悲切"的后果强化劝诫力度,体现儒家"及时建功"的积极用世观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