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余秀华给你原文全文

余秀华给你原文全文

时间:2025-11-24 18:34:28

余秀华《给你》原文解析与鉴赏

诗人余秀华以《给你》一诗直白袒露对爱情的渴望与生命的挣扎,本文完整呈现原文、白话译文及深度解析,揭示其粗粝语言下炽烈的情感内核。

《给你》

余秀华

巴巴地活着,每天打水,煮饭,按时吃药

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,像放一块陈皮

茶叶轮换着喝:菊花,茉莉,玫瑰,柠檬

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

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

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

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

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

白话译文

机械地维持生命,每日重复打水做饭、吞服药物

晴朗时蜷缩在阳光里,如同晾晒的干枯橘皮

用不同花茶调剂生活:菊花清火,茉莉芬芳,玫瑰浓艳,柠檬酸涩

这些细微的美好似乎牵引着我走向复苏的季节

因此我不断压抑内心涌动的渴望

那情感太过纯粹几乎要冲破寒冬

在洒扫整洁的庭院品读你写的诗行

人世间的情爱如同倏忽掠过的麻雀,难以捕捉

注释

【陈皮】晒干的柑橘皮,中药材料,隐喻身体的枯槁与时间的腌渍。

【按住内心的雪】"按"字体现刻意压制,"雪"象征纯粹却冰冷的情感冲动。

【麻雀意象】化用《诗经》"谁谓雀无角",暗指短暂易逝的情感邂逅。

【花茶序列】菊花(隐逸)-茉莉(清雅)-玫瑰(热恋)-柠檬(酸楚),暗示情感进阶与幻灭。

创作背景

2014年冬创作于湖北钟祥农村,时年余秀华因脑瘫行动不便,婚姻关系濒临破裂。诗中"按时吃药"是真实生活记录,"读你的诗歌"指向她当时倾慕的一位文学编辑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前四句铺陈琐碎日常,后四句爆发情感冲突,形成生活泥沼与精神飞升的强烈对照。

2. 语言艺术:"巴巴地活着"用方言土语解构诗意,"放一块陈皮"以物喻人突破传统意象。

3. 思想内核:展现残疾女性对平等情爱的渴求,其表达方式兼具原始生命力与文学自觉性。

4. 艺术突破:将"吃药""花茶"等生活细节诗化,创造新的抒情语法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给你》最震撼处在于其坦诚的卑微与骄傲。诗人将残疾躯体比作"陈皮",这个兼具药用价值和枯萎特征的意象,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被生活风干却仍具价值的生命状态。诗中"按住内心的雪"的悖论式表达,揭示出越是纯洁的情感越需要克制的人间真相。末尾的麻雀意象,与杜甫"暂止飞乌将数子"异曲同工,都在刹那中捕捉永恒。

范文二

余秀华用气味构建情感地图:陈皮的中药苦涩、各类花茶的香气层次,形成独特的嗅觉抒情。这种感官书写突破视觉中心主义,尤其"茉莉"与"玫瑰"的并置,暗示清雅之爱向炽烈之爱的转变。值得注意的是"按时吃药"与"读你的诗歌"的并置——前者维系肉体生存,后者喂养精神渴望,这种分裂恰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缩影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词语:巴巴地(方言,勉强之意)、陈皮(象征义)、按(动作的暴力性)、麻雀(典故化用)。

2. 艺术手法:细节意象化(花茶序列)、通感修辞("阳光好的时候"触觉转视觉)、矛盾修辞("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")。

3. 文学常识:新时期"草根诗歌"代表、女性主义诗歌的民间表达。

4. 核心考点:身体写作的伦理意义、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边界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巴巴地:__________

(2)按住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勉强地,凑合地

(2)用力压制

二、意象分析

题目:"像放一块陈皮"运用了什么修辞?有何表达效果?

答案:比喻修辞,将晒太阳的自己比作中药陈皮,既表现身体的病态干枯,又暗示历经沧桑后的药用价值(即生命经验的可贵)。

三、情感把握

题目:诗中"美好的事物"与"内心的雪"构成什么关系?

答案:对立统一关系。花茶等美好事物诱发对春天的向往,而"雪"象征同样纯洁却必须压抑的情感冲动,二者在"洁白"特质上相通,在情感导向上相悖。

四、比较阅读

题目:比较余秀华《给你》与舒婷《致橡树》爱情观的差异。

答案:《致橡树》强调平等独立的理想之爱,《给你》展现残缺身体对爱的卑微渴求;前者充满理性建构,后者更具原始生命张力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