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繁星164首原文全集

繁星164首原文全集

时间:2025-11-24 20:18:02

繁星164首原文全集

引导语:冰心《繁星》第164首以凝练语言探讨生命本质,展现对自然与哲理的深刻体悟。本文将呈现原文、译文及多维解读,助读者理解小诗中的宇宙观与生命智慧。

原文

《繁星·一六四》

冰心

残花缀在繁枝上;

鸟儿飞去了,

撒得落红满地——

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?

译文

凋零的花朵仍挂在繁茂的枝头;

鸟儿突然飞离,

抖落满地花瓣——

生命的本质是否也如此短暂无常?

注释

残花:凋谢的花朵,象征生命衰败

繁枝:茂盛的枝条,暗喻生命盛期

落红:古典诗词中特指飘落的花瓣,典出李煜《相见欢》"林花谢了春红"

一瞥:梵语"ksana"意译,佛教术语指极短时间,此处双关视觉印象与时间维度

创作背景

1922年创作于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留学期间,冰心时年22岁。受泰戈尔《飞鸟集》启发,将东方禅思与西方意象派手法融合。作者自述该诗源于某日目睹校园樱花被惊鸟震落的瞬间感悟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色:采用"景象-设问"二分法,前三句白描画面,末句哲理升华

2. 语言艺术:"缀""撒"两个动词形成张力,"一瞥"兼具体验性与哲学性

3. 思想内涵:通过微观自然现象追问生命本质,体现"刹那永恒"的东方智慧

4. 意象系统:构建"花-鸟-红"色彩意象群,视觉冲击中暗含生命轮回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作以电影蒙太奇手法剪切三个镜头:静止的残花、动态的飞鸟、铺陈的落红。空间上形成"高-中-低"垂直构图,时间上压缩盛衰过程。"一瞥"之问打破画面平衡,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。这种"物象即心象"的表现方式,比庞德《在地铁站》的意象叠加更富哲学深度。

范文二

冰心将佛教"无常观"具象为花瓣飘落的物理过程。末句设问实为肯定,暗示生命如惊鸿照影。值得注意"繁枝"与"残花"的共生关系,这种矛盾修辞揭示盛衰相依的辩证法则。相较于李清照"绿肥红瘦"的闺怨,此诗将个人感伤升华为普世哲思,体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宇宙意识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缀(zhuì) 瞥(piē)

2. 文学常识:冰心"爱的哲学"创作阶段代表作品

3. 艺术手法:意象并置、刹那永恒、设问修辞

4. 思想内涵:生命短暂与永恒辩证关系

5. 比较阅读:可与泰戈尔《飞鸟集》第82首对照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落红"在诗中的含义

答案:既实指飘落的花瓣,又象征消逝的生命,化用李煜"林花谢了春红"典故

解析:需结合古典诗词传统意象和具体语境作答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末句设问对全诗起何作用?

答案:将具体物象提升至哲学层面,完成从描写到思辨的转折,揭示生命无常主题

解析:注意设问修辞的"无疑而问"特性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诗与龚自珍"落红不是无情物"的立意差异

答案:冰心侧重生命无常的客观呈现,龚诗强调主观奉献精神;前者冷静观照,后者积极介入

解析:需联系两位作家不同时代背景分析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用本诗理解"活在当下"的生命观?

答案示例:诗中"一瞥"启示生命虽短暂却珍贵,与存在"向死而生"理念相通,提醒人们把握现时意义

解析:古诗新诠需注意原意与引申义的逻辑关联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