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贾浅浅写尿的诗原文全文

贾浅浅写尿的诗原文全文

时间:2025-11-24 20:50:01

贾浅浅《尿的诗》原文解析与文学鉴赏

本文围绕贾浅浅争议性诗作《尿的诗》,完整呈现原文、白话译文、注释及多维度解析,提供古典诗词鉴赏范式与应试指导。

《尿的诗》原文

作者:贾浅浅

尿在瓷砖上

分成两股

像童年的两条溪流

穿过山谷

汇聚成

一滩

明亮的镜子

白话译文

尿液溅落在瓷砖地面

液体分流为两股轨迹

如同儿时山间的两条小溪

蜿蜒流过峡谷地带

最终交汇融合

形成一片

反光的液体平面

注释

1. "分成两股":使用流体力学现象暗喻生命分流,物理形态与人生轨迹形成通感

2. "童年的溪流":意象转换手法,将排泄物升华为童年记忆载体("溪流"拼音:xī liú)

3. "明亮的镜子":结尾处物象异化,尿液反光面被赋予自我观照的哲学意味

创作背景

该诗创作于2017年,正值"废话诗"创作风潮兴起期。贾浅浅作为学院派诗人,尝试突破传统审美边界,通过解构日常经验探索新的诗意生成方式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采用七行短制,前四行铺陈具象,后三行完成意象升华

2. 语言实验:挑战"诗言志"传统,将生理行为与诗意想象强行并置

3. 思想内核:展现后现代语境下身体书写的两种路径——要么沦为媚俗,要么创造新的隐喻系统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首作品最显著的突破在于消解了传统诗歌的崇高性。诗人故意选取最不登大雅之堂的素材,通过意象的突然拔高制造阅读落差。"明亮的镜子"作为收束,既是对前文猥琐描写的救赎,也是对读者审美期待的嘲弄。这种写作策略本质上是对诗歌本质的追问:当"尿"与"溪流"获得同等诗学地位时,诗歌的边界究竟在哪里?

范文二

从文学史脉络看,该诗延续了波德莱尔《恶之花》的美学反抗。将排泄物作为诗歌素材并非目的,而是手段——通过冒犯常识来测试语言的承载力。诗中"山谷""溪流"等传统意象被强行嫁接在生理描写上,形成诡异的张力。这种写作的危险性在于,当冒犯成为目的时,诗歌很容易滑向虚无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意象:溪流(象征)、镜子(隐喻)

2. 表现手法:通感(视觉-触觉转换)、异化(日常物象诗化)

3. 文学常识:后现代诗歌特征、身体写作谱系

4. 争议焦点:审丑与诗意的边界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意象分析

题目:诗中"明亮的镜子"有何深层含义?

答案:既指尿液形成的反光面,又隐喻自我认知的媒介,体现诗人对庸常事物的哲学提升。

二、写作手法

题目:分析"像童年的两条溪流"的修辞效果

答案:通过突兀比喻制造阅读惊愕,将生理现象与美好记忆强行关联,形成反讽式抒情。

三、文学思潮

题目:该诗体现了哪些后现代诗歌特征?

答案:解构崇高、颠覆传统意象系统、强调身体经验、制造审美冲突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