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骑蛇难下(双)原文蛇青版

骑蛇难下(双)原文蛇青版

时间:2025-11-24 20:52:01

骑蛇难下(双)原文蛇青版解析

本文解析民间奇诗《骑蛇难下》蛇青版,包含原文、白话翻译、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,揭示诗中暗喻的人生困境与道家思想。

原文

《骑蛇难下(双)》(蛇青版)

佚名

上阕

骑蛇欲上青云端,鳞甲生风骨透寒。

下阕

忽觉此身非我有,方知进退两相难。

译文

骑着大蛇想飞上九霄云外,蛇鳞带起的风让骨头都发冷。

突然感觉身体不受控制,这才明白前进后退都困难。

注释

【青云端】象征崇高目标,语出《楚辞·九怀》"乘云兮回回,亹亹兮自载"。

【鳞甲生风】蛇鳞张开如甲,移动时掀起气流,视觉与触觉双重描写。

【骨透寒】"透"字强化寒意穿透力,与上句"生风"形成因果链条。

【非我有】化用《庄子·齐物论》"吾丧我"概念,暗指主体性丧失。

创作背景

明代嘉靖年间流传于荆楚地区的道教乩诗。当时正一道士常以蛇为丹鼎派修炼象征,该诗可能产生于某次降神仪式,反映修行者遭遇"走火入魔"的精神困境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上下阕形成"追求-困境"的戏剧性转折,末句"进退两难"点题。

2. 意象系统:蛇意象兼具道教阳神(升天)与危险(失控)双重隐喻。

3. 语言风格:动词"骑""生""觉""知"构成动态叙事链,"透""难"等入声字增强顿挫感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该诗以奇幻场景揭示普遍困境。上阕"青云端"的崇高追求与"骨透寒"的身体反应形成张力,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。下阕"非我有"的异化体验,恰如现代人陷入工具理性的生存状态。全诗用14字完成从激昂到困顿的心理跌落,堪称微型叙事诗典范。

范文二

诗中蛇的意象耐人寻味。在道教传统中,蛇既可喻内丹修炼的阳气(《黄庭经》"赤蛇神君"),又是难以驾驭的危险象征。这种矛盾体精准隐喻修行困境:当修炼者强行追求超凡境界时,反而失去对身心的掌控。末句"两相难"的辩证表达,深得老子"反者道之动"的精髓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词语:青云端(喻指)、鳞甲(借代修辞)、非我有(典故出处)

2. 文学常识:乩诗文体特征、丹鼎派修炼术语

3. 意境分析:奇幻表象下的哲理表达

4. 比较阅读:可与李白《蜀道难》"扪参历井"句对照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青云端:__________

(2)生风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高空,比喻崇高境界

(2)掀起气流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忽觉此身非我有"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状态?

答案:表现主体失去自我掌控的异化感,暗示强行追求超越性目标可能导致的精神危机。

三、表现手法

题目:分析"鳞甲生风骨透寒"的感官描写特点

答案:通过视觉(鳞甲)、触觉(风、寒)的多重感官叠加,营造出极具压迫感的修行体验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