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兔之死高考作文原文解析与鉴赏
本文围绕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《赤兔之死》展开,完整呈现原文及白话译文,详解文言字词与三国典故,剖析作者蒋昕捷以古喻今的创作逻辑,并提供多角度鉴赏范文与应试要点。
原文
赤兔之死
作者:蒋昕捷
建安二十六年,关羽走麦城,兵败遭擒,拒降,为孙权所害。
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。
一日,马忠上表:赤兔绝食数日,不久将亡。
孙权急引江东众臣观之。
见那赤兔马眼含泪光,嘶鸣不已。
众不解,伯喜曰:"吾知马语。"
赤兔泣诉:"吾尝慕'鸟随鸾凤飞腾远,人伴贤良品自高',今关将军殁,吾何生为?"
言罢,气绝而亡。
译文
公元221年,关羽败走麦城被俘,宁死不降终遭孙权杀害。
其战马赤兔被孙权赏赐给部将马忠。
数日后马忠报告:赤兔马绝食多日,濒临死亡。
孙权带群臣查看时,见赤兔马眼含泪水长声嘶鸣。
在通晓马语的伯喜询问下,赤兔马道出心声:
"我曾深信'良禽择木而栖',如今关将军已死,我岂能独活?"
说完便倒地而亡。
注释
建安二十六年:公元221年,汉献帝年号,实为建安二十五年,作者故意错用暗示历史改写。
走麦城:关羽兵败之地,今湖北当阳,成为英雄末路象征。
伯喜:虚构人物,名取"伯乐识马"谐音,强化寓言色彩。
鸟随鸾凤:化用《增广贤文》"鸟随鸾凤飞能远",强调忠义相随的价值观。
创作背景
200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"诚信",十三中考生蒋昕捷突破常规,用纯熟文言虚构赤兔马殉主故事。其祖父为民国私塾先生,家学渊源使其掌握2000余文言实词,文中所用"殁""绝食"等23处词汇出自《史记》《三国志》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设计:采用史传体"起因-经过-高潮"三幕剧结构,伯喜问马形成戏剧性转折。
2. 语言特色:混用史书笔法("孙权急引众臣观之")与文学描写("眼含泪光,嘶鸣不已")。
3. 思想内核:借马喻人,将"诚信"主题升华为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道德观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文中"绝食数日"的细节最具震撼力。不同于《三国演义》赤兔马被俘即死的处理,作者设计绝食过程,使动物忠贞更具真实感。马忠上表的官僚化用语与赤兔泣诉的文学化语言形成强烈反差,暗讽人性不如兽性的社会现实。
范文二
作者对三国典故的改造耐人寻味。将《吴历》记载孙权"以侯礼葬关羽"改为杀关羽,强化悲剧冲突。赤兔马形象融合项羽乌骓马殉主传说与韩愈《马说》的议论色彩,创造出兼具历史厚重与寓言深度的新型文学形象。
高考重点整理
文言词汇:殁(mò,死亡)、引(带领)、绝食(断绝饮食)
文学常识:建安年号使用规范、《三国志》与《三国演义》差异
艺术手法:拟人修辞、史传笔法、典故化用
重点试题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(1)走麦城:__________
(2)急引众臣:__________
答案:
(1)兵败逃亡
(2)匆忙带领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文中赤兔马殉主行为体现了哪些传统价值观?
答案:
1. 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精神
2. 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
3. 宁死不屈的气节操守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《赤兔之死》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乌骓马情节的异同
答案:
同:均通过名马殉主表现英雄悲剧
异:司马迁写乌骓侧重历史实录,本文写赤兔侧重道德寓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