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下厨房TXL金银花》古诗解析与鉴赏
引导语:本文围绕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下厨房TXL金银花》展开,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、创作背景等多维度解析,揭示诗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与艺术魅力。
原文
《下厨房TXL金银花》
宋·杨万里
下厨房中金银花,
香气袭人入梦华。
不与群芳争艳色,
自留清气满人家。
译文
厨房边的金银花悄然绽放,
芬芳的气息催人入梦。
它不屑与百花争奇斗艳,
只将清雅的香气留在寻常人家。
注释
下厨房:指普通百姓的厨房,暗示平凡生活场景
金银花:中药名,又名忍冬,夏季开黄白二色花
袭人:香气扑鼻而来。"袭"字体现香气的主动性
梦华:典出《列子·黄帝》,指美好梦境
群芳:百花,暗指趋炎附势之辈
清气:双关语,既指花香又喻高尚品格
创作背景
杨万里晚年退居江西吉水,此诗作于淳熙十六年(1189年)夏。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后,特别珍视平淡生活中的自然之美,金银花成为其精神寄托的意象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点:四句起承转合完整,前二句写景,后二句议论
2. 语言特色:善用双关,"清气"兼指花香与人格
3. 思想内涵:通过平凡物象展现不慕荣利的人生境界
4. 艺术手法:以花喻人,对比手法突处进银花的品格
鉴赏范文
范文一
诗人选取厨房边的金银花为审美对象,打破传统咏物诗对名贵花卉的偏爱。首句点明空间场景,将高雅诗意融入日常烟火。"袭人"二字赋予花香灵动特质,与"梦华"构成通感修辞。后两句的议论中,"争"与"留"形成动作对比,凸显诗人"宁可枝头抱香死"的精神追求。
范文二
杨万里以极简笔法完成人格画像。金银花的黄白二色暗合儒家"中庸"之道,其药用价值又暗喻诗人的济世情怀。尾句"满人家"的"满"字,既是空间上的香气弥漫,更是精神上的丰盈满足。这种于细微处见宏旨的写法,体现宋诗"以俗为雅"的审美转向。
考试重点整理
重点字词:袭(xí)人、梦华(huá)、缘(yuán)由
文学常识:杨万里"诚斋体"特点、宋代咏物诗发展
意象分析:金银花象征隐逸高洁、双色花瓣暗喻辩证思维
意境特征:平淡中见奇崛,俗物里显雅趣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(1)袭人:__________
(2)清气:__________
答案:
(1)扑向、侵袭
(2)清雅的香气/高尚的品格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诗中"不与群芳争艳色"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?
答案:体现诗人不慕虚荣、坚守本真的人格追求,反对趋炎附势的世俗风气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本诗与周敦颐《爱莲说》的托物言志手法
答案:两篇皆借物喻人,但《爱莲说》直接议论,本诗则含蓄暗示;前者重道德说教,后者重生活感悟。
四、句子赏析
题目:分析"自留清气满人家"的艺术效果
答案:"留"字体现主动选择,"满"字形成空间张力,通过嗅觉通感将物质存在升华为精神充盈,完成诗意升华。
五、拓展运用
题目:如何用本诗理解"平凡即伟大"的哲理?
答案示例:金银花在陋巷绽放启示我们: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所处位置,而在于能否保持本真、惠及他人,平凡中亦可孕育永恒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