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金银花下厨房原文完整版

金银花下厨房原文完整版

时间:2025-11-24 20:22:02

金银花下厨房原文完整版

引导语:本文围绕南宋诗人陆游的《金银花下厨房》展开,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多角度解析,展现田园生活的诗意与哲理。读者将获得完整的文本解读、创作背景及鉴赏方法。

原文

《金银花下厨房》

南宋·陆游

金银花开满架香,

小厨炊黍午风凉。

老翁扪虱闲依灶,

稚子敲冰早涤觞。

莫笑农家腊酒浑,

丰年留客足鸡豚。

山重水复疑无路,

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译文

金银花攀满藤架散发清香,

午间凉风吹过炊烟袅袅的厨房。

老翁靠着灶台悠闲捉虱子,

孩童敲碎冰块早早洗净酒杯。

别笑农家腊月自酿的浊酒,

丰收之年待客有丰盛的鸡肉猪肉。

山路曲折仿佛已无出路,

转瞬却见柳荫花丛中的新村落。

注释

【炊黍】chuī shǔ:煮黄米饭,泛指农家炊事。

【扪虱】mén shī:捉虱子,典出《晋书·王猛传》,喻闲适自在。

【涤觞】dí shāng:清洗酒杯,觞为古代酒器。

【腊酒】là jiǔ:腊月酿制的米酒,因过滤不精而显浑浊。

艺术表现:末联通过空间转换形成视觉反差,"疑无路"与"又一村"构成哲理张力。

创作背景

乾道二年(1166年),陆游被罢官后隐居山阴,此诗作于走访农家途中。诗人将正织失意的苦闷转化为对田园生活的观察,结尾名句暗含人生转机的期待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前六句白描农家场景,后二句升华哲理,符合宋诗"即事明理"的典型结构。

2. 语言:"扪虱""敲冰"等细节充满生活质感,动词运用尤为精当。

3. 思想:表面写农家乐,实则寄托"绝处逢生"的人生智慧,与《游山西村》形成互文。

4. 艺术:嗅觉(花香)、触觉(凉风)、听觉(敲冰)多感官联动,结尾设喻成为千古警句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陆游此诗最妙处在结尾的顿悟式转折。前六句刻意铺陈农家琐事:捉虱老翁、洗杯稚子、浑浊米酒,看似散漫无奇。至"山重水复"句突然拔高视阈,将日常经验升华为生命体验。这种"日常—超越"的双层结构,既保持田园诗的质朴本色,又赋予其哲理深度,堪称宋诗"以俗为雅"的典范。

范文二

"柳暗花明"意象的生成值得玩味。诗人将视觉受阻(暗)与豁然开朗(明)压缩在十字中,构成辩证关系。这种艺术处理源于陆游独特的人生体验:主战受挫的"暗"与诗歌创作的"明"始终交织。后世将此句简化为成语,反而弱化了原作中绝望与希望并存的复杂况味。

关于《金银花下厨房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扪(mén)虱、涤(dí)觞、腊(là)酒、豚(tún)

2. 文学常识:陆游号放翁,此诗反映其"六十年间万首诗"中田园诗的特点

3. 知识要点:宋诗理趣与唐诗抒情的区别,该诗体现的"即事说理"手法

4. 意象意境:金银花(闲适)、冰(洁净)、柳暗花明(希望)的象征系统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炊黍:__________

(2)扪虱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煮黄米饭

(2)捉虱子(典出《晋书》表现闲适)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"表达了什么哲理?

答案:阐明困境中蕴含转机的辩证思想,体现诗人对人生曲折的达观态度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诗与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的田园描写差异。

答案:陆诗重哲理升华与细节白描,孟诗偏重整体意境营造;陆诗结尾转向说理,孟诗保持情景交融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老翁扪虱闲依灶"的生活描写艺术。

答案:选取典型农家场景,"闲"字点睛,以不雅之事显超然之态,体现宋诗"以俗为雅"的审美追求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