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菊内留香金银花原文全文

菊内留香金银花原文全文

时间:2025-11-24 19:46:02

《菊内留香金银花》古诗全文解析与鉴赏

《菊内留香金银花》是明代诗人王象春咏物抒怀之作,通过描绘金银花的自然特性,隐喻高洁品格与隐逸情怀。本文提供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,帮助读者理解其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。

原文

《菊内留香金银花》

明·王象春

金英翠蔓绕篱斜,

玉蕊琼枝映日华。

不与群芳争艳色,

只留清气满山家。

译文

金色的花朵与翠绿藤蔓斜绕篱笆,

如玉的花蕊和枝干在阳光下闪耀。

不与其他花卉争抢艳丽外表,

只将清雅香气留在山野人家。

注释

金英:金色花朵,指金银花。英(yīng),古语指花。

翠蔓:翠绿的藤蔓。蔓(màn),植物细长能缠绕的茎。

玉蕊琼枝:比喻花蕊如白玉,枝条如美玉,突出洁净质感。

群芳:百花,暗喻世俗名利场。

清气:清雅的香气,象征高洁品格。

创作背景

王象春为万历年间"后七子"派诗人,因直言进谏被贬山东。此诗作于隐居期间,金银花常见于山野篱落,其双色花朵与药用特性成为诗人寄托孤高心志的载体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前两句工笔写形,后两句转写神韵,符合咏物诗"形神兼备"传统。

2. 语言:"金英""玉蕊"等复合词形成色彩对撞,"绕""映"等动词强化动态美。

3. 思想:借金银花"不争艳"的特性,表达对官场倾轧的厌倦与隐逸之志。

4. 艺术:活用《离骚》"香草美人"传统,将药用植物提升为道德意象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人以金银花为审美对象颇具匠心。这种常见山野的药用植物,既有菊科植物的清雅,又具藤本植物的坚韧。首句"绕篱斜"三字暗含生存智慧——不直接对抗环境而顺势生长。后两句的对比手法尤为精妙,"争艳色"与"留清气"构成价值选择,体现明代士大夫在正织高压下的精神坚守。

范文二

王象春此作超越传统咏菊诗的套路。金银花双色并存的特性,恰似诗人矛盾心境:金色象征未泯的济世之志,银色暗示冷却的正织热情。"玉蕊琼枝"的比喻别有深意,将卑微的野花升华为玉质意象,这种审美提升实则是诗人的自我身份重构。结句"满山家"的空间描写,将个人操守扩展为精神家园的营造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王象春属明代"后七子"派,主张复古,诗风清峻。

关键字词:琼(qióng,美玉)、蕊(ruǐ,花心)、缘(yuán,因为)。

意象体系:金银花-隐士、清气-德操、山家-精神净土。

艺术特色:托物言志、色彩映衬、动静结合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琼枝"在诗中的含义

答案:形容金银花枝条如美玉般洁净晶莹

解析:需注意这是比喻修辞而非实指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诗人为何强调金银花"不与群芳争艳"

答案:借花喻人,表达不屑名利角逐、坚守高洁品格的志趣

解析:需联系明代党争背景理解

三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只留清气满山家"的意境营造

答案:以嗅觉通感构建精神空间,"满"字使抽象品德具象化,山野民居升华为道德净土

解析:注意通感修辞与空间转换手法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