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佛山大炮原文讲解

佛山大炮原文讲解

时间:2025-11-24 18:34:28

佛山大炮原文讲解

本文以岭南民间流传的《佛山大炮》诗为核心,通过原文呈现、白话翻译、深度解析三部分,揭示晚清佛山冶铁业兴衰与市井文化特质。

《佛山大炮》

清·陈炎宗

火龙夜吼惊云魄,

铁汁朝飞溅星芒。

千载洪炉销霸气,

空留炮影照寒江。

白话译文

夜间铁水奔流如火龙咆哮,震慑云层;

清晨飞溅的铁花化作点点星芒。

传承千年的冶铁炉已消散了往昔威势,

唯余斑驳炮管倒映在清冷的江面上。

诗句注释

【火龙夜吼】"火龙"指熔化的铁水流(粤语称"铁龙"),"吼"拟声冶铁鼓风箱声响。

【云魄】典出《淮南子》"云师屏翳",此处化用形容烟雾遮蔽星月之状。

【洪炉】特指佛山明代"祖庙大炉",鼎盛时年产铁炮三百余尊。

【霸气】双关语,既指铁器锋芒,亦暗喻佛山帮会势力衰落。

创作背景

道光二十三年(1843),作者任南海县丞期间目睹佛山冶铁业因清廷禁炮政策衰败。当地"十八铺"铁行工匠流散,昔日"昼夜星火不绝"的铸炮坊仅存废墟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前两句以"夜/朝"时间对仗展现冶铁盛况,后两句用"千载/空留"时空对照突显沧桑。

2. 语言艺术:"吼""溅"等动词强化动态画面,"魄""芒"等虚词营造光影迷离效果。

3. 思想内涵:通过工业遗存折射市井文化记忆,体现岭南文学"重器"传统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"火龙铁汁"的意象组合极具岭南特色。不同于文人诗常见的松竹梅意象,作者选取冶铁场景中的液态金属、光热效应等工业元素,形成"刚健炽烈"的审美特质。这种将生产工具审美化的处理,体现了广府文化对实用器物的精神赋魅。

范文二

"霸气"一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史家笔法。佛山自明正德年间即为南中国军火制造中心,诗中"销"字既写铁器锈蚀,又暗指鸦片战争后清廷武装力量的溃败。末句"炮影照江"的冷色调收束,与首联炽烈场景形成强烈反差,完成从物质史到心灵史的升华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词语:洪炉(hóng lú,特指冶铁炉)、霸气(bà qì,双关修辞)

2. 文学常识:岭南诗派"以俗为雅"的创作特征

3. 意象分析:"火龙-铁汁"构成的工业意象群

4. 意境特征:炽烈与苍凉的时空叠印

重点试题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云魄"在诗中的含义

答案:形容冶铁烟雾遮蔽星月的混沌景象

解析:需结合《淮南子》典故及具体语境理解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末句"空留炮影照寒江"寄托了怎样的情感?

答案:表达对传统手工业衰落的怅惘,隐含对时局的忧思

解析:注意"空留"的转折意味与"寒江"的象征意义

三、表现手法

题目: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

答案:前两句动态炽烈与后两句静态苍凉形成鲜明对比

解析:时空维度上的双重对比强化了历史沧桑感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