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飞花轻寒原文小说

飞花轻寒原文小说

时间:2025-11-24 18:34:28

飞花轻寒原文小说

引导语:本文围绕古诗《飞花轻寒》展开,解析其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,提供译文、注释及创作背景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。

原文

《飞花轻寒》

唐·李商隐

飞花轻寒入酒卮,

细柳斜风拂面时。

莫道春归无觅处,

满城尽是落梅枝。

译文

飘落的花瓣带着微寒坠入酒杯,

轻柔的柳枝在斜风中拂过面颊。

别说春天离去无处寻觅,

整座城里都是凋落的梅枝。

注释

飞花:飘落的花瓣,暗喻时光流逝。

酒卮(zhī):古代饮酒器,象征闲适生活。

细柳:初春意象,与"斜风"构成动态画面。

落梅:梅花凋零,既写实景又隐喻仕途失意。

创作背景

此诗作于会昌六年(846年),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被贬郑州。时值暮春,诗人借残春景象抒发政治失意之慨,延续了其"以艳语写哀情"的创作特点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抒情,符合起承转合格律。

2. 语言艺术:"轻寒""斜风"等词精准捕捉暮春气息。

3. 思想内涵:表面写伤春,实则寄托身世之悲。

4. 艺术特色:化用杜牧"绿叶成阴子满枝"句而反其意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"飞花轻寒"四字堪称诗眼,花瓣飘落本为视觉印象,"轻寒"却赋予触觉感受,通感手法的运用使暮春意象立体可感。酒卮与落花并置,闲适表象下暗藏时光蹉跎之叹。后两句转折尤为精妙,明明满目凋零,偏说"无觅处",这种矛盾修辞强化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。

范文二

李商隐将政治隐喻藏于风物描写。"落梅枝"既符合节令特征,又暗指自身如梅花零落。细柳意象的柔美与斜风的侵扰形成张力,暗示诗人身处党争漩涡的处境。全诗用词清丽而意境沉郁,体现晚唐诗"绮丽其表,沉痛其里"的典型特征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李商隐字义山,与杜牧合称"小李杜"。

关键意象:飞花(时光)、落梅(失意)、酒卮(闲适)。

艺术手法:通感(轻寒)、矛盾修辞(无觅处与满城)。

思想主旨:借暮春景象抒发政治失意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酒卮"在诗中的含义

答案:古代饮酒器具,象征闲适生活状态

解析:需结合"飞花入酒"的意境理解其文化内涵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分析"满城尽是落梅枝"的情感内涵

答案:表面写春尽花落,实则寄托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悲慨

解析:注意"梅"在唐诗中常喻高洁之士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诗与杜甫《登高》的意象运用

答案:李诗用"飞花""细柳"等纤柔意象,杜诗选"风急""猿啸"等壮阔意象,体现晚唐与盛唐诗风差异

解析:需联系时代背景分析风格差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莫道春归无觅处"的修辞效果

答案:以否定句式强化寻觅不得的怅惘,为下句铺垫转折

解析:注意虚词"莫道"对情感表达的强化作用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