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爱莲说周敦颐原文

爱莲说周敦颐原文

时间:2025-11-24 16:30:03

爱莲说周敦颐原文

《爱莲说》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经典散文,通过赞美莲花的品性,寄托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。文章以物喻人,语言凝练,成为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。

原文

《爱莲说》

周敦颐
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

晋陶渊明独爱菊;

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;

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

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

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

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译文

水上陆地的草木之花,值得喜爱的很多。

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;

自唐代以来,世人非常喜爱牡丹;

我却独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,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,

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,不生藤蔓不长旁枝,

香气远播越发清幽,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,

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。

注释

蕃(fán):繁多。

出淤泥而不染:以莲花生长环境象征高洁品格。

濯(zhuó)清涟而不妖:洗涤却不妖艳,体现自然之美。

中通外直:莲茎结构暗喻正直品格。

不蔓不枝:不牵牵连连,不枝枝节节。

创作背景

周敦颐晚年退居庐山莲花峰下,以理学思想观照自然。北宋时期牡丹盛行,作者借莲花表达对追名逐利世风的不满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采用对比手法,先举菊、牡丹作陪衬,再突出莲花。

2. 语言简练精确,"出淤泥而不染"等句已成千古名句。

3. 思想内涵上,将理学"诚"的观念物化为莲花形象。

4. 艺术特色在于善用白描,寥寥数笔勾勒出莲花神韵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爱莲说》最动人处在于物我合一的境界。周敦颐不单描写莲花形态,更将自我人格投射其中。"出淤泥而不染"既写莲花特性,又暗喻士人处浊世而守洁的品格。文中对牡丹的贬抑,实为对当时追逐富贵风气的批判。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,使抽象的道德理念变得具体可感。

范文二

从审美角度看,周敦颐创造了独特的莲花意象。他赋予莲花"中通外直"的物理特征以道德内涵,使自然物象成为精神符号。与陶渊明采菊东篱的隐逸不同,周敦颐的莲花具有积极入世又保持节操的意味。这种意象创造影响了后世文人,如王冕《墨梅》等作品都可见其影子。

关于《爱莲说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重点字词:蕃(fán)、濯(zhuó)、亵(xiè)

文学常识:北宋理学代表作品,骈散结合的散文

知识要点:托物言志手法,莲花意象的象征意义

意象意境:以莲喻君子,营造清雅高洁的审美境界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
(1)可爱者甚蕃:__________

(2)濯清涟而不妖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繁多

(2)洗涤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"出淤泥而不染"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?

答:表达了在污浊环境中保持高洁品格的人生理想,体现了儒家"穷则独善其身"的道德观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《爱莲说》与《陋室铭》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?

答案:同为托物言志,《爱莲说》借莲花象征品格,《陋室铭》以居所表现操守。前者侧重自然物象,后者着眼生活环境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"的深刻含义。

答:既写莲花可敬不可侮的品性,又暗喻君子庄重自持的风范,体现对崇高人格的敬畏之心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