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态欲望数不尽雨山前原文解析
本文围绕宋代词人柳永的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,解析其羁旅离愁的艺术表达。读者将了解词作原文、白话译文、关键注释,并深入把握婉约词派的抒情特色。
原文
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
宋·柳永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
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
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
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译文
秋蝉鸣叫凄凉急促,面对暮色中的长亭,暴雨刚刚停歇。
京城外设帐饯行却无心饮酒,依依不舍时,船夫已催促出发。
握着手泪眼相对,竟哽咽得说不出话。
想着这一去千里烟波浩渺,暮云低垂笼罩南方天空。
多情者自古为离别伤感,更何况在这冷清的深秋时节!
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?定是杨柳岸边,晨风吹着残月。
这一别年复一年,良辰美景都成虚设。
纵有千万种柔情蜜意,又能向谁倾诉?
注释
【寒蝉】秋蝉,象征悲凉氛围
【都门】汴京城门,点明离别地点
【兰舟】船的美称,暗含漂泊意象
【凝噎】yē,悲痛气塞说不出话
【楚天】泛指南方,拓展空间纵深感
【杨柳岸】典型婉约意象,强化孤寂感
创作背景
柳永因科举失意离京南下,此词作于仁宗景祐元年(1034年)秋。宋代文人普遍存在"仕"与"隐"的矛盾,词中"帐饮无绪"折射出作者功名未就的苦闷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征:上阕实写离别场景,下阕虚写别后想象,形成时空跳跃
2. 语言艺术:善用领字(念、更、便),增强情感递进效果
3. 思想内涵:将个人际遇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孤独体验
4. 表现手法:以"清秋—冷雨—残月"构建萧瑟意境链
鉴赏范文
范文一
词中"执手相看泪眼"七字,堪称古典文学最精炼的离别特写。不写哭声而写"凝噎",符合宋代美学"哀而不伤"的原则。下阕"杨柳岸晓风残月"用三种意象叠加,构成空镜头般的画面,其艺术感染力甚至超越具体叙事。这种以景结情的处理,彰显婉约词"言有尽而意无穷"的审美追求。
范文二
柳永将市井语言提炼为文学语言的能力令人惊叹。"更那堪"这样的口语化表达,既保持词的音乐性,又增强情感冲击力。全词四次转换时空视角:从长亭到兰舟,从当下到经年,从实景到虚境,这种蒙太奇式结构,比单纯线性叙事更深刻展现离愁的立体维度。
考试重点整理
1. 关键读音:凝噎(yē)、暮霭(ǎi)、那堪(nǎ kān)
2. 文学常识: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,创制慢词87调
3. 意象体系:寒蝉—秋雨—暮霭—残月构成萧瑟意境链
4. 艺术特色:铺叙手法、领字运用、虚实相生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(1)骤雨初歇:__________
(2)经年:__________
答案:
(1)突然停止
(2)年复一年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"今宵酒醒何处"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?
答案:表现对前途的迷茫和孤独,醉酒是暂时逃避,酒醒后仍要面对漂泊现实。
三、句子赏析
题目:分析"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"的抒情效果。
答案:用假设让步句式强化孤独感,"千种"与"何人"形成数量级对比,突出知音难觅的永恒困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