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版

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版

时间:2025-11-24 16:24:02

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版

《孔雀东南飞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叙事诗,讲述东汉末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爱情悲剧,展现了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婚姻困境。

原文

孔雀东南飞

(汉乐府民歌)

孔雀东南飞,五里一徘徊。

"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。

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。

十七为君妇,心中常苦悲。"

君既为府吏,守节情不移。

贱妾留空房,相见常日稀。

译文

孔雀向东南飞去,每飞五里就徘徊一次。

"我十三岁能织白绢,十四岁学会裁衣。

十五岁会弹箜篌,十六岁能诵读诗书。

十七岁嫁给你作妻子,心中却常常感到痛苦。"

你既然在官府当差,就该遵守礼法不移情志。

我独守空房,相见的日子总是很少。

注释

徘徊(pái huái):来回走动,比喻犹豫不决。

箜篌(kōng hóu):古代弦乐器,形似竖琴。

守节:指焦仲卿恪守官吏职责。

开篇以孔雀起兴,暗示夫妻分离;刘兰芝自述才能突出其贤惠形象。

创作背景

该诗创作于东汉建安年间,当时门第观念严苛,婚姻受家长专制束缚。庐江府在今安徽潜山一带,诗中反映的婚俗具有典型汉代特征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采用乐府民歌惯用的对话体,情节完整,首尾以孔雀意象呼应。

2. 语言:善用铺陈手法,如"十三能织素"四句构成排比,强化人物形象。

3. 思想:通过家庭悲剧,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,体现人道关怀。

4. 艺术:现实与浪漫结合,结尾"两家求合葬"的描写具有神话色彩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孔雀意象具有多重象征。开篇"五里一徘徊"暗示刘兰芝被遣归时的眷恋,结尾"自挂东南枝"又成为忠贞爱情的物化表现。这种起兴手法使自然意象与人物命运紧密交融,形成贯穿全诗的悲怆基调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孔雀在汉代被视为贞禽,这一文化符号强化了主人公的道德形象。

范文二

焦母形象值得深入剖析。"此妇无礼节,举动自专由"的指责,实际反映的是家长权威对儿媳的压制。诗中详细描写其"槌床便大怒"的动作细节,生动展现封建家长的专横。这种对立不是个人矛盾,而是新旧价值观的冲突——刘兰芝掌握的诗书才艺,恰恰是突破礼教束缚的潜在力量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重点字词:徘徊(pái huái)、箜篌(kōng hóu)、葳蕤(wēi ruí)

文学常识:我国第一首文人五言诗,与《木兰诗》并称"乐府双璧"

艺术手法:赋比兴运用、细节描写、对话推进情节

思想内涵:反封建礼教的主题,悲剧的必然性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
(1)守节情不移:__________

(2)葳蕤自生光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遵守官吏操守

(2)草木茂盛的样子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多谢后世人,戒之慎勿忘"的写作目的是什么?

答案:警示后人吸取悲剧教训,反对封建家长专制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《孔雀东南飞》与《木兰诗》的女性形象塑造。

答案:刘兰芝体现礼教压迫下的抗争,木兰展现主动突破性别限制;前者悲剧结局更具批判性,后者喜剧结局突出英雄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"枝枝相覆盖,叶叶相交通"的艺术效果。

答案:运用叠词和拟人手法,表现死后爱情的永恒,以自然生机反衬人间悲剧,增强感染力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