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涉世家司马迁原文
《陈涉世家》是司马迁《史记》中的名篇,记述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、吴广揭竿而起的全过程。本文通过原文、译文、注释及深度解析,展现司马迁如何以史笔塑造反抗暴政的英雄形象。
原文
陈涉世家(节选)
司马迁
陈胜者,阳城人也,字涉。
吴广者,阳夏人也,字叔。
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,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,曰:
"苟富贵,无相忘。"
佣者笑而应曰:"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?"
陈涉太息曰:"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"
译文
陈胜是阳城人,字涉。
吴广是阳夏人,字叔。
陈胜年轻时曾与人一起被雇佣耕田,一次停下耕作走到田埂上,愤懑许久,说道:
"如果将来富贵了,不要互相忘记。"
同伴笑着回答:"你只是个雇农,哪来的富贵呢?"
陈胜长叹:"唉!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志向啊!"
注释
怅恨久之:怅(chàng),失意;恨,遗憾。表现陈胜对现状的不满。
苟富贵:苟(gǒu),如果。体现早期反抗意识的萌芽。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:鸿鹄(hóng hú),天鹅。用对比修辞突出陈胜的远大抱负。
创作背景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征发贫民戍边渔阳。陈胜、吴广因雨误期,按秦律当斩,遂发动大泽乡起义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将其列入"世家",突破史书体例,彰显对平民英雄的推崇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色:以"少时佣耕-起义筹划-舆论造势-揭竿而起"为线索,情节完整。
2. 语言艺术:"王侯将相宁有种乎"等口语化表达,增强现场感。
3. 思想价值:打破"君权神授"观念,首倡"伐无道,诛暴秦"的革命思想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司马迁通过"辍耕怅恨"的细节,将陈胜塑造成兼具现实苦难与理想光芒的立体形象。"鸿鹄之志"的比喻超越时代局限,其反抗精神在"鱼腹丹书""篝火狐鸣"的策划中更显深谋远虑。这种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革相联系的笔法,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新范式。
范文二
《陈涉世家》的叙事暗含双重张力:既肯定反抗暴政的正义性,又通过"故人见杀"的结局暗示农民领袖的局限性。司马迁以"世家"体例记载布衣英雄,实质是对汉代贵族政治的隐性批判。文中"死国可乎"的生死观,与《报任安书》"人固有一死"形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应。
考试重点整理
文学常识: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《史记》"世家"体例的特殊性。
关键字词:辍(chuò)耕、鸿鹄(hú)、宁(nìng)有种乎。
思想内涵:首次提出"王侯将相宁有种乎"的平等观。
艺术手法:细节描写塑造人物,民谣谶语推动情节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(1)辍耕之垄上:__________
(2)宁有种乎:__________
答案:
(1)停止
(2)血统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"燕雀安知鸿鹄之志"反映了陈胜怎样的精神特质?
答案:表现其超越阶级局限的远大抱负,为后文起义埋下伏笔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《陈涉世家》与《项羽本纪》塑造领袖形象的不同。
答案:陈胜突出"谋略"与"民意",项羽侧重"勇力"与"性格悲剧"。
四、句子赏析
题目:分析"天下苦秦久矣"的深层含义。
答案:既揭示起义的社会基础,又体现司马迁"见盛观衰"的史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