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颜真卿《劝学》原文和鉴赏

颜真卿《劝学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08-14 10:15:01

颜真卿《劝学》原文和鉴赏

本文解析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《劝学》诗,涵盖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,帮助读者理解其劝勉勤学的核心思想与书法家的文人情怀。

《劝学》颜真卿

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

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

译文

深夜灯火通明至拂晓鸡鸣,正是有志者刻苦读书的时光。

年轻时若不懂勤奋学习的重要,年老白头时只能懊悔虚度光阴。

注释

"三更灯火":古代计时法,指深夜仍在挑灯苦读。

"五更鸡":黎明前的鸡鸣,象征早起勤学。

"黑发":借代青年时期,与"白首"形成生命阶段的对比。

"方悔":副词"方"强调时间因果,凸显悔之晚矣的警醒。

创作背景

安史之乱后,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期间创作此诗。唐代科举制度完善,士人阶层普遍重视教育,但社会动荡导致学风浮躁。作为儒家士大夫代表,颜真卿以书法家的严谨态度强调治学根本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前两句构建勤学场景,后两句转向哲理升华,形成"现象-结论"的递进。

2. 语言艺术:运用"黑发/白首"的色泽对比、"三更/五更"的时间堆叠,增强画面感。

3. 思想内核:延续荀子《劝学》传统,将治学态度与生命价值直接关联。

4. 书法家视角:诗中"灯火""鸡鸣"的意象选择,暗合书法练习需持之以恒的特点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劝学》最动人处在于时空双重张力。纵向以人生历程为轴,用"黑发"至"白首"的生理变化,丈量知识积累的紧迫性;横向截取昼夜交替的特定场景,"灯火"与"鸡鸣"构成勤学的闭环时空。这种四维交织的叙事,使二十八字蕴含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。

范文二

颜体书法的筋骨在此诗中具象化。前两句笔势如"蚕头燕尾","三更""五更"的连续递进似逆锋起笔;后两句转为中锋运笔,"不知"与"方悔"的转折如捺画顿挫。诗作与书风同构,将道德劝诫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体验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更(gēng)钟、悔(huǐ)恨

2. 文学常识:颜真卿"颜筋柳骨"书风与儒家士人身份

3. 核心意象:灯火(求知)、鸡鸣(勤勉)、黑发(青春)

4. 艺术手法:对比修辞、借代手法、场景化叙事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

1、问:"三更灯火五更鸡"运用了怎样的时间叙事手法?

答:通过夜间到黎明的连续时间描写,构建完整的勤学时间链。

解析:打破单点时间限制,用时间流动强化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。

2、问:诗中"黑发""白首"的对比有何深意?

答:以生命阶段的自然变迁,警示知识积累的不可逆性。

解析:色彩对比增强视觉冲击,使抽象道理具象可感。

3、问:颜真卿书法家身份如何影响此诗创作?

答:将书法练习的"日课"经验升华为普遍治学之道。

解析:体现唐代艺术家的"艺道合一"思想。

二、选择题

1、"五更鸡"中的"更"字正确读音是:

A. gèng

B. gēng

C. jīng

D. jìng

答案:B

解析:古代夜间计时单位,平声读音保留在方言中。

2、下列哪项不是本诗的艺术特色:

A. 场景化叙事

B. 色彩对比

C. 用典繁密

D. 生命哲思

答案:C

解析:本诗语言质朴,未大量使用历史典故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