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春望》原文和鉴赏

《春望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08-22 11:45:01

《春望》原文和鉴赏

杜甫的《春望》以战乱中的长安为背景,通过春日景象的描写,深刻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本文将提供原文、译文、注释、创作背景及鉴赏,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。

《春望》杜甫
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
译文

国家残破,山河依旧存在;长安的春天,草木茂密丛生。

感伤时局,看见花开也流泪;怨恨离别,听到鸟鸣更心惊。

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;一封家信价值万两黄金。

白发越搔越稀少,简直插不住发簪了。

注释

"国破山河在":国家残破,但山河依旧。破,指安史之乱后长安沦陷。

"城春草木深":长安城的春天草木茂盛,暗示人烟稀少。

"感时花溅泪":因感伤时事,见花开而落泪。溅,迸溅。

"恨别鸟惊心":因怨恨离别,闻鸟鸣而心惊。

"烽火连三月":战火持续不断。烽火,古代战争信号。

"家书抵万金":家信珍贵无比。抵,值。

"白头搔更短":白发越搔越少。搔,抓挠。

"浑欲不胜簪":几乎插不住发簪。浑,简直;胜,承受。

创作背景

公元757年,杜甫被困长安,目睹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。长安沦陷,昔日繁华的都城满目疮痍。诗人身处乱世,忧国忧民,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上,前四句写景抒情,后四句叙事抒怀,层次分明。

2. 语言凝练,用"破""深""溅""惊"等字精准传神。

3. 思想深刻,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,又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。

4. 艺术特色鲜明,情景交融,虚实相生,以小见大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春望》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情景交融。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客观景物紧密结合,使景物都染上浓重的主观色彩。"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"两句尤为精妙,花鸟本无情,诗人却赋予它们情感,以乐景写哀情,倍增其哀。这种移情手法,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,情感表达更为强烈。

范文二

杜甫在《春望》中展现了高超的对比艺术。首联"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"形成强烈反差:国家残破,山河依旧;城池荒芜,草木茂盛。这种对比既写出了战乱的残酷,又暗示了自然的永恒。尾联"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"则通过细节描写,以小见大,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。

关于《春望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破、深、溅、惊、抵、搔、浑、胜

2. 文学常识:杜甫生平、安史之乱背景、沉郁顿挫风格

3. 知识要点:情景交融、对比手法、以小见大

4. 意象意境:破城、草木、烽火、家书、白发

5. 知识全解:现实主义特色、忧国忧民情怀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

1. 问:"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"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?

答:运用了移情手法,将主观情感投射到客观景物上。

解析:通过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,强化了诗人的忧思。

2. 问:诗中"家书抵万金"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
答:表达了战乱时期家书的珍贵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。

解析: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战乱时期通讯的艰难。

3. 问:尾联"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"有何深意?

答:通过细节描写,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导致的衰老。

解析:以小见大,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。

二、选择题

1. "城春草木深"中的"深"字含义是:

A. 颜色深

B. 数量多

C. 距离远

D. 时间长

答案:B

解析:此处指草木茂盛,暗示人烟稀少。

2. 《春望》的总体风格是:

A. 豪放飘逸

B. 沉郁顿挫

C. 清新自然

D. 绮丽婉约

答案:B

解析: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一贯风格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