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将进酒》原文和鉴赏

《将进酒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08-13 09:45:01

《将进酒》原文和鉴赏

《将进酒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以豪放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、及时行乐的感慨。本文提供原文、译文、注释、创作背景及鉴赏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。

原文

将进酒

李白
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
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
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
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

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

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
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

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

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
译文

你难道看不见黄河的水从天而降,奔流到海再也不回返?

你难道看不见高堂上的明镜里,白发令人悲伤,早晨还是黑发,傍晚已如雪白?

人生得意时要尽情欢乐,不要让金杯空对明月。

上天赋予我才能必有用处,千金散尽还会再来。

烹羊宰牛暂且作乐,一定要痛饮三百杯。

岑夫子,丹丘生,快喝酒,杯不要停。

我为你们唱一首歌,请你们侧耳倾听。

钟鼓美食不足珍贵,只愿长醉不愿醒。

自古以来圣贤都寂寞,只有饮酒者留名后世。

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,一斗酒值万钱尽情欢乐。

主人为何说钱少,只管买酒来对饮。

名贵的五花马,值钱的千金裘,叫孩子拿去换美酒,与你们一起消解万古忧愁。

注释

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”:以黄河之水比喻时光流逝,一去不返。

“高堂明镜悲白发”:明镜中照见白发,感叹人生短暂。
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:自信才华终会施展,体现李白的豪迈性格。

“钟鼓馔玉”:指富贵生活,诗人认为不如醉酒痛快。

“陈王昔时宴平乐”:引用曹植《名都篇》中宴饮的典故,表现豪情。

创作背景

李白写《将进酒》时正处于人生低谷,被排挤出朝廷,壮志难酬。诗中借酒抒怀,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,也有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开篇以壮阔的黄河起兴,转入人生短暂的感慨,再以饮酒为线索贯穿全诗。

2. 语言:句式长短错落,节奏鲜明,具有强烈的音乐感。

3. 思想:表面写及时行乐,实则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积极用世的渴望。

4. 艺术特色:夸张手法突出,典故运用自然,情感起伏跌宕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将进酒》展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风格。开篇两组"君不见"如惊雷炸响,以自然界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。中间部分"天生我材必有用"的自信与"古来圣贤皆寂寞"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。结尾处"与尔同销万古愁"将个人愁绪升华为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,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。

范文二

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情感的强烈起伏。从豪迈的劝酒到深沉的思考,再到狂放的醉态,情绪变化如江河奔涌。诗人以酒为媒介,将个人命运与历史长河相连,在纵酒狂歌中完成了对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。这种"醉中求真"的独特表达方式,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典范。

关于《将进酒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
1. 重点字词:将(qiāng)进酒、馔(zhuàn)玉、恣(zì)欢谑(xuè)、沽(gū)取

2. 文学常识:乐府旧题、盛唐诗歌、浪漫主义风格

3. 知识要点:对比手法、夸张修辞、用典技巧

4. 意象意境:黄河、白发、明月、美酒等意象构成的豪放意境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

1. 问:"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"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
答:夸张手法,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。

解析:通过空间上的夸张,强化时光飞逝的意象。

2. 问:"天生我材必有用"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?

答: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和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。

解析:这是李白诗歌中反复出现的主题,显示其豪放性格。

3. 问:诗中"万古愁"具体指什么?

答:既指个人怀才不遇的愁绪,也包含对人生短暂的普遍性思考。

解析:从具体到抽象,体现了诗人思想的深度。

二、选择题

1. "将进酒"中"将"的正确读音是:

A. jiāng

B. jiàng

C. qiāng

D. qiǎng

答案:C

解析:在此处是"请"的意思,读qiāng。

2. 下列哪项不是《将进酒》中使用的艺术手法:

A. 对比

B. 用典

C. 象征

D. 夸张

答案:C

解析:全诗主要运用对比、用典和夸张,象征手法不明显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