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早发白帝城》原文和鉴赏
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以轻舟穿越三峡的迅疾,展现诗人遇赦东归的畅快心境。本文包含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艺术解析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七绝的时空张力与自由精神。
原文
《早发白帝城》
唐·李白
朝辞白帝彩云间,
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两岸猿声啼不住,
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译文
清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,
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即可抵达。
两岸猿猴的啼叫声尚未停歇,
轻快的小舟已穿越万重山峦。
注释
"白帝":今重庆奉节白帝城,东汉公孙述自称白帝筑城得名。
"彩云间":既写实晨雾缭绕之景,又暗喻白帝城地势高峻如入云端。
"千里江陵":古时江陵(今荆州)至白帝城实际约600里,"千里"为诗家夸张笔法。
"猿声啼不住":化用《水经注》"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",反其意表迅捷。
"万重山":三峡段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层叠山势的艺术概括。
创作背景
公元759年,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,行至白帝城时忽逢赦免。此诗作于乘舟东返途中,时年58岁的诗人以空间位移的夸张表现,抒发绝处逢生的生命狂喜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征:前两句用"朝辞"与"一日还"形成时间闭环,后两句以声景反差强化空间跨越感。
2. 语言艺术:"彩云""轻舟"等意象明丽,"千里""万重"的数字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。
3. 情感表达:表面写舟行之速,实则宣泄政治压抑解除后的心灵解放。
4. 历史回声:末句暗含《庄子·逍遥游》"御风而行"的哲学意味,展现盛唐文人特有的宇宙意识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李白的时空魔术在二十八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彩云间的白帝城是现实场景,更是诗人精神高标的象征。江陵千里的空间距离被压缩进"一日"的时间单位,这种违反物理常理的表述,恰是诗人内心狂喜的外化。猿声的听觉延续与山峦的视觉跨越形成感官交响,最终在"轻舟"意象中完成生命困境的诗意超越。
范文二
此诗堪称盛唐速度的审美标本。与杜甫"即从巴峡穿巫峡"的工整对仗不同,李白以单线条叙述创造流动的时空体验。数字的夸张运用(千里、万重)暗合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,而"轻舟"的轻盈感与"万重山"的厚重感形成奇妙平衡。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,正是李白豪放诗风的典型体现。
关于《早发白帝城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1. 字词读音:朝(zhāo)辞、猿(yuán)声、重(chóng)山
2. 文学常识:七言绝句体裁、盛唐山水诗派、李白"诗仙"称谓由来
3. 艺术手法:夸张修辞(千里/万重)、视听结合(猿声/山影)、虚实相生(彩云/轻舟)
4. 意象体系:白帝城(历史沧桑)、猿声(三峡特色)、轻舟(自由象征)
5. 情感内核:政治遇赦的欣喜、生命突围的快意、天人合一的境界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简答题
1. 问:"两岸猿声啼不住"如何体现反衬手法?
答:以猿声的持续不断反衬行舟的瞬息千里,声景延续与空间跨越形成张力。
解析:此手法源自《水经注》典故的创造性转化,将哀婉意象转为昂扬基调。
2. 问:诗中数字运用有何艺术效果?
答:"千里"与"一日"构成时空压缩,"万重"极言山峦叠嶂,共同强化运动速度。
解析:数字的虚实相生是李白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,体现盛唐气象的宏大视野。
3. 问:末句"轻舟"意象承载怎样的精神内涵?
答:既是实写顺流而下的舟船,又象征诗人挣脱政治桎梏后的心灵自由状态。
解析:可与《庄子》"不系之舟"哲学意象互参,展现李白思想中的道家渊源。
二、选择题
1. "朝辞白帝彩云间"的"朝"字正确释义是:
A. 朝廷
B. 早晨
C. 朝向
D. 朝代
答案:B
解析:此处"朝"为时间名词,与下句"一日"形成完整的时间叙事链。
2. 下列哪项不属于本诗的艺术特色?
A. 数字夸张
B. 通感运用
C. 典故反用
D. 细节白描
答案:D
解析:全诗重在宏观时空描写,无日常生活细节的工笔刻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