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《行路难》原文和鉴赏

《行路难》原文和鉴赏

时间:2025-08-14 11:45:01

《行路难》原文和鉴赏

李白《行路难》以豪放笔触抒写人生困顿与理想追求的矛盾,展现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象。本文将通过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多角度解析,揭示诗中"长风破浪"的深层意蕴。

《行路难》李白

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

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

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

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

行路难!行路难!多歧路,今安在?
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
译文

金杯中的美酒价值万钱,玉盘里的佳肴珍贵非常。

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,拔剑环顾四周心中茫然。

想渡黄河却见冰封河面,要登太行又遇大雪封山。

闲时学姜尚在碧溪垂钓,忽又梦见伊尹乘舟过日边。

人生道路多么艰难!前路多歧究竟该往何方?

终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,高挂云帆横渡沧海。

注释

【斗十千】一斗酒值万钱,极言酒之名贵。

【箸(zhù)】筷子,投箸表现诗人内心苦闷。

【垂钓碧溪】用姜尚渭水垂钓遇周文王典故。

【梦日边】典出伊尹梦见乘舟经过日月之旁后被商汤任用。

【云帆】高大的船帆,象征远大抱负。

创作背景

天宝三载(744年),李白被"赐金放还"离开长安。这首诗作于政治失意时期,诗人借乐府旧题抒发仕途受挫的愤懑,同时保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诗中"冰塞川""雪满山"的意象,暗喻玄宗后期政治环境的严酷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采用七言为主杂以三言的句式,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感。前六句铺陈现实困境,中间四句转入典故联想,结尾四句发出强烈呼告。

2. 艺术手法:连续运用"停杯投箸""拔剑四顾"等动作描写,配合"冰塞川""雪满山"的象征意象,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。

3. 思想内涵:通过"欲渡""将登"的受阻与"垂钓""乘舟"的遐想,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,最终以"长风破浪"的豪语完成精神超越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"停杯投箸"与"拔剑四顾"两个连续动作,将诗人内心的焦灼外化为极具张力的画面。金樽玉盘的华美筵席反衬出食不甘味的痛苦,这种强烈反差正是李白式的抒情方式。南朝鲍照《拟行路难》写"对案不能食",李白将其发展为更具戏剧性的场景,通过肢体语言传递难以言说的精神苦闷。

范文二

"长风破浪"的意象源自《宋书·宗悫传》,李白化用典故时赋予新意。宗悫的"乘长风破万里浪"是少年壮志,而李白在经历政治挫折后仍坚信"会有时",这种明知前路艰难却依然执着的精神,正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。结尾两句以九言长句收束,音节铿锵如浪涛拍岸,形成情感宣泄的高潮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【字词读音】樽(zūn) 箸(zhù) 羞(通"馐") 歧(qí)

【文学常识】乐府旧题、盛唐气象、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

【艺术手法】动作描写、象征意象、典故化用、长短句交错

【思想情感】仕途失意的苦闷、坚持理想的执着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简答题

1、问:"闲来垂钓碧溪上"运用了哪个历史典故?

答:化用姜尚渭水垂钓遇周文王的典故。

解析:诗人借姜尚大器晚成的故事,表达对君臣遇合的期待。

2、问:诗中"冰塞川""雪满山"有何深层含义?

答:象征仕途受阻的困境和政治环境的严酷。

解析:自然意象被赋予社会内涵,体现李白诗歌的象征特征。

3、问:分析结尾两句的情感转变。

答:从苦闷彷徨转向坚定自信,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。

解析:这种陡转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典型表现。

二、选择题

1、"直挂云帆济沧海"中"济"的意思是:

A. 救济

B. 渡过

C. 帮助

D. 成功

答案:B

解析:"济"在此处作动词,意为横渡。

2、下列哪项不属于本诗的艺术特色:

A. 虚实相生

B. 直抒胸臆

C. 含蓄委婉

D. 气势奔放

答案:C

解析:李白诗风以豪放见长,较少采用委婉表达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