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望庐山瀑布》原文和鉴赏
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,以其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豪放飘逸的想象,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本文将从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、艺术特色等多个角度,全面解读这首千古名诗。
望庐山瀑布
唐·李白
日照香炉生紫烟,
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
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译文
阳光照耀着香炉峰,紫色的云雾缭绕升腾。
远远望去,瀑布像一条白练悬挂在山前。
湍急的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,足有三千尺之高。
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上倾泻而下。
注释
"香炉":指庐山香炉峰,因形状似香炉而得名。
"紫烟":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云雾。
"挂前川":像悬挂在空中的白练,形容瀑布的形态。
"三千尺":夸张手法,极言瀑布之高。
"九天":古人认为天有九重,此处指最高处。
创作背景
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李白漫游庐山时所作。当时诗人正值壮年,仕途受挫后寄情山水,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。庐山作为道教名山,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上,前两句写远景,后两句写近观,由远及近,层次分明。
2. 语言上,运用"飞流""直下"等动态词语,使画面充满动感。
3. 艺术手法上,采用夸张和比喻,将自然景观与神话意象相结合。
4. 思想情感上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李白以其特有的浪漫主义笔触,将庐山瀑布描绘得气势磅礴。"飞流直下三千尺"一句,不仅写出了瀑布的壮美,更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。诗人运用夸张手法,将自然景观与神话意象完美融合,使整首诗充满奇幻色彩。末句"疑是银河落九天"将全诗推向高潮,展现出诗人超凡的想象力。
范文二
这首诗以简练的笔法勾勒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。首句"日照香炉生紫烟"营造出神秘缥缈的意境,为全诗奠定基调。后两句通过夸张和比喻,将瀑布的雄伟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诗中"挂"字用得极为传神,将静态的画面赋予动态的美感。整首诗体现了李白诗歌"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"的艺术特色。
关于《望庐山瀑布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1. 重点字词:香炉(xiāng lú)、紫烟(zǐ yān)、九天(jiǔ tiān)
2. 文学常识:李白,唐代浪漫主义诗人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
3. 知识要点:夸张手法、比喻手法、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。
4. 意象意境:香炉峰、紫烟、银河、九天等意象营造出雄奇壮丽的意境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简答题(3道)
1、问:"飞流直下三千尺"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有什么表达效果?
答: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。
解析:通过夸大瀑布的高度,突出了瀑布的雄伟气势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2、问:诗中"疑是银河落九天"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
答: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赞美之情。
解析:将瀑布比作银河,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。
3、问:这首诗体现了李白诗歌怎样的艺术特色?
答: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象奇特、语言豪放、意境壮阔的艺术特色。
解析: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,将平凡的自然景观描绘得神奇瑰丽。
二、选择题(2道)
1、"日照香炉生紫烟"中的"紫烟"指的是:
A. 紫色的烟雾
B. 阳光照射形成的紫色云雾
C. 紫色的炊烟
D. 紫色的云彩
答案:B
解析:这里描写的是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升腾的紫色云雾。
2、诗中"挂前川"的修辞手法是:
A. 比喻
B. 拟人
C. 夸张
D. 借代
答案:A
解析:将瀑布比作悬挂的白练,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的形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