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阳修《卖油翁》原文及赏析
《卖油翁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则寓言小品,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,揭示熟能生巧的朴素真理。本文提供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,帮助读者理解其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。
原文
卖油翁
欧阳修
陈康肃公善射,当世无双,公亦以此自矜。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久而不去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
康肃问曰:"汝亦知射乎?吾射不亦精乎?"翁曰:"无他,但手熟尔。"康肃忿然曰:"尔安敢轻吾射!"翁曰:"以我酌油知之。"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,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因曰:"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"康肃笑而遣之。
译文
陈尧咨擅长射箭,当时无人能比,他也因此自夸。一次在自家园圃射箭,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看,斜眼观望许久不离开。见他射箭十中八九,只是微微点头。
陈尧咨问道:"你也懂射箭吗?我的箭术不精湛吗?"老翁说:"没有别的奥妙,只是手法熟练罢了。"陈尧咨恼怒道:"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!"老翁说:"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。"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,用铜钱盖住葫芦口,慢慢用勺子舀油注入,油从钱孔入而钱不湿。接着说:"我也没有别的,只是手熟罢了。"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。
注释
【自矜】自负自夸。矜(jīn),夸耀。
【家圃】私家射箭场地。圃(pǔ),种植蔬果的园地,此处指射场。
【睨】斜视。睨(nì),表现卖油翁不卑不亢的观察姿态。
【微颔】轻轻点头。颔(hàn),下巴,此处指点头动作。
【酌油】倒油。酌(zhuó),舀取液体,展现老翁从容不迫的动作。
创作背景
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期间(1046-1048)创作此文。北宋士大夫崇尚技艺切磋,陈尧咨确有其人,官至节度使,史载其"善射,尝以钱为的,一发贯其中"。作者通过市井人物与权贵的对话,反映其"事理通达"的文学主张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艺术:采用"起承转合"的笔记体,先铺陈陈尧咨善射,再通过卖油翁"睨之""微颔"制造悬念,最终以倒油绝技点明主题。
2. 语言特色:动词"释""睨""酌""沥"精准传神,对话中"尔""安敢"等口语词增强现场感。
3. 思想内涵:突破"万般皆下品"的等级观念,揭示专业技能的本质是反复实践,与《庄子·养生主》"庖丁解牛"异曲同工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:技艺哲学的双重印证
文中两个场景形成镜像对照:陈尧咨"十中八九"的射术与卖油翁"钱孔沥油"的绝活,共同指向"惟手熟尔"的真理。欧阳修特意选择市井人物作为真理代言人,打破士大夫的话语垄断。老翁"睨之"的视角与"微颔"的肢体语言,构成对权威的温和解构。这种民间智慧与庙堂技艺的平等对话,体现了北宋市民社会崛起的文化特征。
范文二:对话中的张力美学
全文仅用157字完成三次情绪转折:陈尧咨从"自矜"到"忿然",最终"笑而遣之",展现人物认知的递进过程。卖油翁的两次"无他"形成复沓修辞,强化主题的不可辩驳性。尤值注意的是"徐以杓酌油沥之"的描写,"徐"字既表现操作从容,又暗含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。这种以动作替代说教的写法,比《论语》"学而时习之"更具形象说服力。
考试重点整理
1. 重点字词:矜(jīn)、圃(pǔ)、睨(nì)、颔(hàn)、酌(zhuó)
2. 文学常识:欧阳修号醉翁,北宋诗文革新领袖,《归田录》为笔记小说集
3. 艺术手法:对比手法(射箭与酌油)、细节描写(钱不湿)、对话推动情节
4. 核心意象:"钱孔"象征技艺的精确度,"笑而遣之"体现认知转变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(1)公亦以此自矜:__________
(2)徐以杓酌油沥之:__________
答案:
(1)夸耀
(2)缓慢地
二、主旨理解
问:卖油翁"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"揭示了什么道理?
答:说明任何高超技艺都来自反复练习,强调实践的重要性。
三、表现手法
问:分析"睨之久而不去"的描写作用
答:通过侧面观察的视角,表现卖油翁的冷静客观,为下文对话埋下伏笔。
四、拓展运用
问:如何用本文观点看待现代专业技能培养?
答:在人工智能时代,仍需重视基础技能训练,"一万小时定律"与"惟手熟尔"古今相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