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原文及赏析翻译

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原文及赏析翻译

时间:2025-09-02 12:00:03

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原文及赏析翻译

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被誉为“秋思之祖”,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深秋羁旅的孤寂与苍凉。本文将从原文、译文、创作背景、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元曲小令的独特魅力。

原文

天净沙·秋思

马致远

枯藤老树昏鸦,

小桥流水人家,

古道西风瘦马。

夕阳西下,

断肠人在天涯。

译文

枯藤缠绕着老树,黄昏时乌鸦哀鸣,

小桥下溪水潺潺,岸边散落几户人家,

荒凉古道上,西风萧瑟,一匹瘦马踽踽独行。

夕阳缓缓西沉,

肝肠寸断的游子仍漂泊在遥远异乡。

注释

枯藤老树昏鸦:“昏鸦”指黄昏归巢的乌鸦,三组意象叠加渲染衰败氛围。

小桥流水人家:以温馨画面反衬游子孤寂,形成强烈对比。

古道西风瘦马:“瘦马”暗示长途跋涉的艰辛,西风强化萧瑟感。

断肠人:直抒胸臆,点明游子思乡之痛达到极致。

创作背景

元代文人多沉沦下僚,马致远中年曾任职江浙行省务官,长期漂泊。此曲作于羁旅途中,借秋景抒写传统文人的“悲秋”情结与仕途失意之痛。

作品解析

1. 意象组合:全曲28字密集排列9个意象,无一动词却构成动态画面。

2. 对比手法:“人家”的安居与“瘦马”的漂泊形成空间对立。

3. 情感递进:从景物铺陈到“断肠”抒情,符合“起承转合”结构。

4. 语言凝练:白描手法达到“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”的境界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意象经营堪称古典诗词典范。前三句十八字中,藤、树、鸦、桥、水、道、风、马等物象经“枯”“老”“瘦”等限定词的淬炼,瞬间激活读者的感官体验。尤其“小桥流水人家”一句,以乐景写哀情,使游子之悲更显彻骨。末二句如画龙点睛,将前文积累的压抑情绪推向高潮。

范文二

马致远创造性地将绘画的“散点透视”法融入曲作。全篇视角不断切换:从仰视老树到平视小桥,再至远眺古道,最后聚焦于夕阳下的独行者。这种空间跳跃既保持了中国画的留白韵味,又通过“断肠人”的定点收束,使零散意象获得情感统一,展现元曲“文而不文,俗而不俗”的美学特质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文学常识:马致远为“元曲四大家”之一,此曲属越调小令。

意象体系:“西风”“夕阳”象征没落,“古道”隐喻人生艰辛。

艺术手法:白描、列锦、情景交融、对比反衬。

情感主旨:表现元代知识分子羁旅愁思与精神苦闷。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“断肠人”在曲中的含义。

答案:形容思乡之情达到极致,内心痛苦如肠断。

解析:此词出自《世说新语》“肝肠寸断”典故,需联系游子处境理解。

二、句子赏析

题目:分析“古道西风瘦马”的画面表现力。

答案:三个名词叠加构成苍凉意境,“瘦马”既写实又象征人才被埋没的悲愤。

解析:注意“西风”在中国文学中常代表肃杀之气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曲与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的羁旅描写差异。

答案:马曲重意象组合,温诗重细节刻画;马曲苍劲悲凉,温诗含蓄惆怅。

解析:需结合“鸡声茅店月”与“枯藤老树昏鸦”的具体描写分析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