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《少年心事当拿云,谁念幽寒坐呜呃》什么意思,原诗出处,注解

《少年心事当拿云,谁念幽寒坐呜呃》什么意思,原诗出处,注解

时间:2025-09-23 14:57:02

《少年心事当拿云,谁念幽寒坐呜呃》解析:李贺的壮志与孤愤

本文解读李贺名句"少年心事当拿云"的深层意蕴,梳理其出处《致酒行》的创作背景,分析诗中交织的豪情与郁结,并提供鉴赏范文与考试重点。

原文

《致酒行》

唐·李贺

零落栖迟一杯酒,主人奉觞客长寿。

主父西游困不归,家人折断门前柳。

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,天荒地老无人识。

空将笺上两行书,直犯龙颜请恩泽。

我有迷魂招不得,雄鸡一声天下白。

少年心事当拿云,谁念幽寒坐呜呃。

译文

落魄漂泊中饮下一杯酒,主人举杯祝我长寿安康。

想起主父偃西游困顿不归,家人望穿秋水折尽门前柳。

又闻马周曾作新丰羁旅,岁月漫长无人赏识。

仅凭奏章上几行文字,便敢直面天子求取功名。

我如迷失魂魄无处寻觅,直到雄鸡报晓天色破明。

少年壮志本该凌云直上,谁会在意独坐寒夜的悲叹。

注释

【主父】指西汉主父偃,早年困顿后得武帝重用。

【马周】唐初名臣,曾在新丰旅舍受冷遇,后因奏章得太宗赏识。

【拿云】"拿"(ná),捕捉。喻志向高远可摘取云霞。

【呜呃】"呃"(è),悲叹声。形容抑郁哽咽之状。

【艺术手法】连用两个历史典故形成递进,末句"拿云"与"呜呃"构成强烈反差。

创作背景

元和八年(813年),李贺辞去奉礼郎微职返乡,途经新丰驿站时作此诗。时年24岁的诗人遭谗言失去科举资格,借酒抒怀既表达不甘沉沦的壮志,又流露怀才不遇的愤懑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前六句叙事用典,后两句直抒胸臆,转折处"雄鸡"句象征希望。

2. 语言特色:"折断门前柳"以具象写思念,"天荒地老"用夸张显孤寂。

3. 思想内涵:通过历史人物的际遇,揭示唐代寒门士子的普遍困境。

4. 艺术创新:将"拿云"这类险怪意象与传统比兴手法结合,体现"长吉体"特征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诗中两处典故的运用极具深意。主父偃的典故侧重家人思念,马周的事例突出自我推荐,前者暗写诗人漂泊之痛,后者明示积极用世之心。这种双典故结构形成情感张力,为末句的爆发做好铺垫。尤其"天荒地老"四字,将时间维度拉伸到极致,强化了志士不遇的永恒悲剧。

范文二

"少年心事当拿云"堪称唐诗中最具青春气质的宣言。这个超现实的比喻突破"凌云""冲天"等常规表达,用捕捉云霞的奇幻想象,将少年壮志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。与之对应的"呜呃"二字,选用喉部发音的仄声字,模拟出哽咽时气流受阻的生理反应,堪称声情结合的典范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拿(ná)云、呜呃(è)、主父(fǔ)偃

2. 文学常识:李贺世称"诗鬼",与李白合称"唐代二李"

3. 意象体系:"雄鸡"象征觉醒,"折柳"代指思念

4. 诗派归属:险怪奇崛的"长吉体"代表作

5. 历史背景:唐代"投匦献书"的选才制度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拿云:__________

(2)呜呃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比喻志向高远

(2)抑郁悲叹声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?

答:既坚信少年应有凌云壮志,又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的寒苦处境,展现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诗与李白《行路难》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

答案:同:均抒写仕途受阻的愤懑。异:李白"长风破浪"更显豪迈,李贺"幽寒呜呃"尤见凄苦,反映盛唐与中唐士人精神的差异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雄鸡一声天下白"的妙处

答案:以声音意象打破压抑氛围,"白"字双关天色破晓与心境明朗,在低沉基调中插入希望之光,为下文转折蓄势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