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《僧敲月下门.》是什么意思?出处是出自哪里?

《僧敲月下门.》是什么意思?出处是出自哪里?

时间:2025-09-17 12:19:01

《僧敲月下门》的文学密码:从贾岛“推敲”公案看古典诗歌的炼字艺术

引导语:本文解析中唐诗人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名句"僧敲月下门"的创作渊源,揭示古代诗人"炼字"传统的艺术价值,提供字词解析、创作背景及鉴赏方法。

原文

《题李凝幽居》

唐·贾岛

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
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
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
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
译文

隐居处少有邻居,长满野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庭园。

鸟儿栖息在池边树上,月光下僧人轻叩门扉。

走过小桥分野外的景色,移动石块仿佛摇动云气根基。

暂时离去终将再来,绝不违背隐居的约定。

注释

【僧敲月下门】"敲"字初作"推",经韩愈指点改定。月夜静谧中,敲门声更显空寂。

【分野色】分:分辨。野色:郊野的景色。

【云根】古人认为云气生于山石,故称石为云根。

【幽期】隐居的约定。幽:幽静,指隐居生活。

创作背景

贾岛早年出家为僧,后还俗应试。此诗作于访友人李凝隐居处时,体现其"苦吟"创作特点。《唐才子传》载其"虽行坐寝食,苦吟不辍"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:前六句写景,后二句抒情,符合律诗起承转合规律。

2. 语言:"敲"字以声衬静,较"推"字更具画面感和音韵美。

3. 思想: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暗含仕隐矛盾的心理。

4. 艺术:白描手法呈现冷寂意境,体现"郊寒岛瘦"的诗歌风格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月下敲门声里的美学选择。贾岛与韩愈关于"推敲"的著名讨论,实则是诗歌听觉美学的典型案例。"推"字仅表现动作,而"敲"字既保留动作性,又创造声波在月夜空气里的震动效果。这种炼字艺术,使读者不仅能看见僧人动作,更能听见木门发出的轻响在寂静中的回响。中唐诗人对感官体验的精确捕捉,在此得到完美体现。

范文二

禅意与诗心的双重奏。"僧敲月下门"五个字构建了多重意象叠加:方外之僧、清冷月光、幽居之门,共同构成充满禅意的画面。贾岛的僧人经历使其笔下的宗教意象具有特殊真实感。这个场景既是现实拜访的记录,也是精神追寻的隐喻——那扇被叩响的门,或许正是诗人试图叩开的觉悟之门。

关于"推敲"典故的考试重点

1. 字词读音:幽期(yōu qī) 分野(fēn yě) 云根(yún gēn)

2. 文学常识:"推敲"成为炼字代称,典出《苕溪渔隐丛话》

3. 艺术手法:以动衬静(敲字)、白描手法、意象组合

4. 诗歌流派:贾岛属苦吟派,与孟郊并称"郊寒岛瘦"

5. 思想内涵:中唐士人隐逸思想与仕途追求的矛盾心理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幽期:__________

(2)云根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隐居的约定

(2)山石的别称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僧敲月下门"如何体现"诗中有画"的特点?

答案:通过僧人、月光、门扉三个视觉意象与敲门声的听觉意象组合,构建出具有层次感的月夜造访图景,符合"诗中有画"的审美标准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贾岛"僧敲月下门"与王维"月出惊山鸟"的意境异同

答案:同:都运用以动衬静手法表现月夜静谧。异:贾诗突出人为声响,体现人际往来;王诗着眼自然反应,强调物我交融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"的炼字艺术

答案:"宿"字准确描写鸟类夜栖状态,"敲"字精妙选择声响效果,两处动词形成静动对照,共同强化月夜的宁静氛围。

五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用"推敲"典故说明文学创作态度?

答案示例:贾岛对"推""敲"二字的反复斟酌,体现了严肃的创作态度。文学创作需要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,每个字词都值得反复锤炼,才能达到最佳表达效果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