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墨子·公输》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
《墨子·公输》是先秦墨家经典《墨子》中的名篇,记录了墨子以智慧与谋略阻止楚国攻宋的事迹。本文通过对话展现墨家"非攻"思想,兼具逻辑力量与文学价值。
原文
《墨子·公输》
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,成,将以攻宋。
子墨子闻之,起于齐,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,见公输盘。
公输盘曰:"夫子何命焉为?"
子墨子曰:"北方有侮臣,愿藉子杀之。"
公输盘不说。
子墨子曰:"请献十金。"
公输盘曰:"吾义固不杀人。"
子墨子起,再拜曰:"请说之。吾从北方闻子为梯,将以攻宋。宋何罪之有?..."
译文
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,完成后,准备用来攻打宋国。
墨子听闻此事,从齐国出发,行走十天十夜到达楚国郢都,面见公输盘。
公输盘问:"先生有何见教?"
墨子说:"北方有人侮辱我,想请您帮我杀了他。"
公输盘面露不悦。
墨子说:"我愿献上十镒黄金。"
公输盘说:"我奉行道义,绝不杀人。"
墨子起身行礼说:"请听我解释。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云梯要攻打宋国。宋国有什么罪过?..."
注释
【公输盘】春秋时著名工匠,复姓公输,名盘(或作般、班),鲁国人,世称鲁班。
【云梯】古代攻城器械,因高耸入云得名。
【郢】楚国都城,在今湖北江陵。
【十金】十镒黄金,先秦一镒约合二十两。
【义】墨家核心思想之一,指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。
创作背景
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,战争频繁。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主张"兼爱""非攻",本文记载约公元前440年,墨子以平民身份阻止大国侵略小国的典型事例。当时墨子已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,正周游列国推行学说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征:采用对话体展开论辩,通过"设问-反驳-立论"三层递进,体现墨家逻辑学特色。
2. 语言艺术:善用比喻与归谬法,如以"义不杀人"反诘"义不攻国",具有强大的说服力。
3. 思想内涵:完整展现"非攻"理论,揭示战争本质是"亏人自利",体现平民阶层的和平诉求。
4. 表现手法:人物对话生动传神,公输盘从傲慢到语塞的转变,侧面烘托墨子智慧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《墨子·公输》最动人的是思想交锋的戏剧性。墨子先以"请杀人"的极端请求刺激对方,待公输盘说出"吾义固不杀人"后,立即转入正题:"宋何罪之有?"这种辩论术类似苏格拉底的"产婆术",通过引导对方自相矛盾来揭示真理。文中"义"字出现七次,形成语义漩涡——从个人道德到国家行为的推演,暴露出战争逻辑的荒谬性。墨子的胜利不仅是谋略的胜利,更是话语体系的胜利。
范文二
文本细节透露深刻的历史信息。墨子"行十日十夜"的记载,既表现其救世急迫,也反映当时士人徒步周游的艰辛。公输盘称墨子为"夫子",而墨子自称"臣",展现战国时期工匠与士人的特殊关系。最值得注意的是"解带为城,以牒为械"的模拟攻防,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军事推演实验,比西方早两千余年。这种将技术伦理化的努力,构成中华文明特有的战争观。
关于《墨子·公输》的考试重点整理
1. 文学常识:墨家学派十大主张(尚贤、尚同、兼爱、非攻等),《墨子》的"三表法"论证体系。
2. 重点字词:云梯(攻城器械)、郢(yǐng,楚都城)、牒(dié,木片)、械(xiè,器械)。
3. 名句理解:"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,不可谓智"体现的战争观。
4. 意象分析:"带"与"牒"的象征意义,体现墨家注重实用的思维特征。
5. 思想比较:与孟子"春秋无义战"说法的异同,墨家"非攻"与儒家"仁战"的区别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:
(1)公输盘不说:__________
(2)愿藉子杀之:__________
答案:
(1)通"悦",高兴
(2)借,依靠
解析:注意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。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墨子"非攻"思想的核心是什么?
答案:反对一切侵略战争,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,认为战争既不符合道义也损害实际利益。
解析:需结合"杀不足争有余"的比喻理解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《公输》与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中战争观的异同。
答案:同:都反对不义战争。异:墨子从功利角度论证战争损耗大,孟子从仁政角度谴责战争残酷;墨子主张积极防御,孟子强调道德感化。
解析:注意墨家"利"与儒家"仁"的思想差异。
四、句子赏析
题目:赏析"宋无罪而攻之,不可谓仁"的表达效果。
答案:用否定句式强化批判力度,"仁"字直指儒家核心观念,形成跨学派对话,体现墨家逻辑的严密性。
解析:注意墨家"以子之矛攻子之盾"的论辩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