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《恸哭六军皆缟素,冲冠一怒为红颜.》什么意思

《恸哭六军皆缟素,冲冠一怒为红颜.》什么意思

时间:2025-09-17 09:00:03

《恸哭六军皆缟素,冲冠一怒为红颜》解析

这两句诗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《圆圆曲》,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纠葛为背景,揭示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的深刻矛盾。

原文

《圆圆曲》(节选)

【清】吴伟业

恸哭六军皆缟素,

冲冠一怒为红颜。

译文

全军将士痛哭披麻戴孝,

吴三桂因红颜震怒而引清兵入关。

注释

"恸哭":指吴三桂军队为崇祯帝服丧的悲愤场景。

"缟素":白色丧服,象征对明朝的忠诚。

"冲冠":头发竖起顶起帽子,形容极度愤怒。

"红颜":指陈圆圆,暗含对女色误国的讽喻。

创作背景

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,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掳,遂引清兵入关。诗人以春秋笔法记录这段历史,表达对明亡的痛惜。

作品解析

1. 对比手法:前句庄严肃穆,后句轻佻激烈,形成强烈反差。

2. 双关运用:"红颜"既指陈圆圆,又暗讽女色祸国论调。

3. 历史隐喻:通过个人事件折射王朝更迭的深层原因。

范文一

这两句诗以凝练笔法勾勒出历史转折点。前句"恸哭六军"营造悲壮氛围,后句"冲冠一怒"骤然转折,十四字间完成从家国大义到儿女私情的巨大落差。诗人有意将吴三桂的抉择戏剧化,在看似客观的叙述中暗藏批判。白色丧服与红色容颜的意象碰撞,强化了道德困境的视觉冲击。

范文二

诗句通过微观视角展现宏观历史。"缟素"象征的忠君思想与"红颜"代表的个人情感形成尖锐对立。吴伟业以史家笔法解构英雄叙事,揭示历史进程中理性与情感的永恒矛盾。动词"恸哭"与"冲冠"的强烈动态,将抽象的历史抉择转化为具象的情感爆发,体现了古典诗歌"以少总多"的艺术特质。

考试重点

1. 关键词:缟素(gǎo sù)、冲冠(chōng guān)

2. 典故: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史实

3. 艺术手法:对比、双关、意象组合

4. 思想内涵:个人情感与家国责任的冲突

重点试题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冲冠"在诗中的含义

答案:形容愤怒到极点,头发竖起顶起帽子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分析"红颜"一词的双重含义

答案:既实指陈圆圆,又暗喻女色误国的传统观念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这两句诗与"商女不知亡国恨"的批判角度差异

答案:本诗批判对象是掌权者,后者讽刺平民;本诗采用史笔,后者运用比兴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恸哭六军皆缟素"的画面效果

答案:通过白色丧服群像描写,营造出肃穆悲凉的氛围,为下句转折作铺垫

五、拓展运用

题目:结合诗句论述历史评价的复杂性

答案示例:历史人物的抉择往往受多重因素影响,简单归因于"红颜祸水"有失偏颇,需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