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《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。》是什么意思?译文

《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。》是什么意思?译文

时间:2025-09-21 11:00:02

《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》释义与鉴赏

本文解析《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》的深层含义,提供完整译文与创作背景,揭示其对生命短暂的哲思。

原文

《俟河之清》

佚名(先秦)

俟河之清,人寿几何?

兆云询多,职竞作罗。

译文

等待黄河变清,人的寿命能有多久?

占卜征兆纷繁,众人争相编织罗网。

注释

俟(sì):等待,含渺茫之意。

河之清:黄河水浊,古人以"河清"喻难以实现的理想。

兆云询多:指占卜征兆纷乱矛盾。"询"通"洵",实在之意。

职竞作罗:众人忙于制造罗网。"职"为主事,"竞"为争逐。

创作背景

出自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,郑国大夫子驷引此谚语劝诫勿盲目追随晋国。先秦时期黄河泛滥频繁,"河清"成为政治清明的象征,但实际罕有发生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点:前句设问,后句讽喻,形成因果逻辑链。

2. 语言艺术:"俟"字体现被动等待,"竞"字凸显人性躁动,形成强烈反差。

3. 思想内涵:揭示人类在有限生命里追逐虚幻目标的荒诞性。

4. 艺术手法:以自然现象喻社会现实,具典型《诗经》比兴传统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首短谚将黄河的自然属性与生命哲学巧妙结合。黄河泥沙俱下是其本质特征,强求其清违背自然规律;而人生不过数十寒暑,二者并置产生震撼的时间张力。后句转向社会观察,人们忙于制造各种"罗网",既是 literal 的渔猎工具,更是 metaphor 的权力陷阱。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洞察,在先秦典籍中颇具代表性。

范文二

文本包含双重讽喻:表层讽刺郑国贵族在晋楚争霸中首鼠两端,深层则揭示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。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摇篮,其浑浊恰是滋养万物的特质,追求"河清"实为否定生命本源。而"作罗"的意象更耐人寻味——人类既是罗网的制造者,又终将成为罗网的囚徒。这种循环悖论,使短短两句获得超越时代的哲学深度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关键词:俟(sì)、洵(xún)、职(zhí)

2. 文学常识:出自《左传》,属先秦谚语体

3. 核心意象:黄河象征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

4. 思想要点:有限生命与无限追求的辩证关系

5. 表现手法:比兴、对仗、设问的综合运用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加点词:

(1)俟:__________

(2)职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等待

(2)主事,掌管

解析:"俟"含被动意味,"职"在此处作动词用。

二、主旨理解

问:谚语反映了怎样的生命观?

答:揭示人类寿命有限与追求虚幻的矛盾,倡导务实的人生态度。

解析:通过黄河不可清的自然现象,论证某些追求的不切实际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与《论语》"逝者如斯夫"相比,时间观有何异同?

答:同:均认知时间流逝的不可逆性;异:本文侧重生命长度的局限,孔子强调把握当下。

解析:黄河意象在两文本中分别承担不同象征功能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