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参考资料> 《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.》什么意思

《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.》什么意思

时间:2025-09-03 15:15:02

《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》——李白《将进酒》名句解析

本文解读李白《将进酒》核心名句的豪放情怀与生命哲学,涵盖原文、翻译、创作背景及深度鉴赏,助读者理解盛唐气象下的诗仙精神。

原文

《将进酒》(节选)

唐·李白

人生得意须尽欢,

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
天生我材必有用,

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译文

人生顺遂时要尽情欢乐,

别让酒杯空空映着月光。

上天赋予我才华必有用处,

万贯家财散尽终会重来。

注释

【得意】指人生顺遂之时。此处并非贬义,特指实现理想的生命状态。

【金樽(zūn)】黄金酒杯,象征奢华宴饮。樽为古代盛酒器,青铜制常见,金樽更显夸张。

【空对月】化用魏晋"对月独酌"意象,原表孤寂,李白反用为及时行乐的警示。

【千金散尽】典出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范蠡三散家财,暗含对金钱的超越性态度。

创作背景

天宝三载(744年),李白被"赐金放还"离开长安,与岑勋、元丹丘登高饮宴时作此诗。表面写纵酒狂欢,实则抒发政治失意后对生命价值的重新确认。此时诗人43岁,处于从庙堂转向江湖的人生转折点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四句形成"享乐宣言—具体行动—价值依据—物质态度"的逻辑链,层层递进。

2. 语言艺术:"须""莫"二字构成强烈祈使语气,"空"字营造视觉张力,动词"尽欢""散尽"充满力度美。

3. 思想内核:将及时行乐提升为生命自觉,以"天生我材"的自信消解现实挫折,体现典型的盛唐精神。

4. 意象组合:月、酒、金樽构建出澄澈而辉煌的意境,既有魏晋风度又超越颓废色彩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

这四句诗堪称李白生命哲学的浓缩表达。金樽对月的意象组合极具创造性,月光本属清冷之物,与豪奢酒器并置后形成奇妙的张力。诗人将享乐主义升华为对抗虚无的方式,"须尽欢"的急迫感背后,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知。第三句突然转入价值宣言,如同黑暗中的闪电,照亮了颓放表象下的精神内核。

范文二

诗句中隐藏着多重矛盾统一。极致的放纵(尽欢)与极致的清醒(对月)共存,物质的挥霍(千金散尽)与精神的自信(天生我材)同在。这种矛盾性正是盛唐气质的典型体现:既拥抱世俗享乐,又保持精神超越。李白用酒神的狂欢姿态,完成了对生命悲剧性的审美超越,这种处理方式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意义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【字词读音】樽(zūn)、千金散尽(sàn jìn)、还复来(huán)

【文学常识】《将进酒》属汉乐府旧题,李白以此抒怀;"金樽"反映唐代金银器制作水平

【艺术手法】反衬手法(奢靡器物与清冷月光)、用典(范蠡散金)、夸张修辞

【思想主旨】表现盛唐文人积极用世与个性解放的双重追求

【意象分析】月—高洁理想,酒—生命激情,金樽—物质载体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:

(1)得意:__________

(2)须:__________

答案:

(1)人生顺遂之时(非贬义)

(2)必须,一定要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"天生我材必有用"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?

答案:表现诗人虽遭政治挫折仍坚信自我价值的乐观精神,是盛唐士人积极进取心态的典型体现。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李白"人生得意须尽欢"与曹操"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"的异同。

答案:同:均借酒抒发生命感慨。异:曹操侧重人生短暂带来的紧迫感,李白强调把握当下的主动性;曹诗沉郁顿挫,李诗豪放昂扬。

四、句子赏析

题目:赏析"莫使金樽空对月"的艺术表现力。

答案:通过"空"字构建视觉留白,以静止的酒具呼应流动的月光,形成动静相生的画面美。表面写戒绝浪费,实则隐喻生命能量的充分释放。

五、拓展运用

题目:如何理解"千金散尽还复来"对现代消费观的启示?

答案示例:诗句揭示物质财富的流动性本质,提醒人们超越对金钱的执着,将资源投入更有价值的人生体验,这种观点对过度储蓄和过度消费都具有调节意义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