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吾老以及人之老:经典名句溯源与解读
本文系统梳理《孟子》名句"老吾老以及人之老"的出处、含义及思想价值,包含原文对照、深度注释、创作背景解析及考试应用指导。
原文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孟子
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
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天下可运于掌。
译文
孝敬自己的长辈,进而推广到孝敬别人的长辈;
爱护自己的孩子,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。
这样治理天下就像在掌心运转东西一样容易。
注释
老吾老:第一个"老"作动词,意为赡养;第二个"老"指长辈
及:推广到(古音jí,今读阳平)
幼吾幼:前"幼"为动词,意为抚育;后"幼"指孩童
运于掌:比喻治理的轻松自如
句式特点:排比递进结构,由己及人的推恩逻辑
创作背景
战国中期,孟子游说梁惠王时提出。当时列国征战不休,孟子主张以仁政替代霸术,将家庭伦理扩展为政治哲学,构建"推恩"治国理论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征:采用层递式说理,从具体行为推演到抽象政治理念
2. 语言特色:双关修辞运用,"老""幼"的动词化处理独具匠心
3. 思想内核:儒家"亲亲而仁民"的实践路径,体现差等之爱的扩展性
4. 艺术效果:掌上运转的比喻,使抽象政治理想具象化
鉴赏范文
范文一
这句经典展现孟子高超的修辞智慧。"老""幼"的词性转换,既保持语言节奏,又准确传达"推己及人"的伦理要求。排比句式形成思想递进,从家庭伦理自然过渡到政治哲学,为"仁政"主张奠定逻辑基础。末句的比喻看似夸张,实则揭示施行仁政的内在机制——当统治者将心比心,政令自然畅通无阻。
范文二
孟子在此提出儒家治国的重要方法论。不同于墨家的"兼爱",这种有差等的推恩方式更符合人性实际。由近及远的爱心扩展,既保持情感的真实性,又实现道德的普遍性。在战国争霸背景下,这种将家庭伦理政治化的思路,为混乱时代提供了可行的秩序重建方案,至今仍具启示意义。
考试重点整理
1. 重点字词:老(动词)、及、幼(动词)、运
2. 文学常识: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体现儒家"推恩"思想
3. 思想要点:仁政基础、差等之爱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
4. 意象分析:"运于掌"的治国意象,与"七十者衣帛食肉"构成仁政效果对照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加点词的含义
(1)老吾老:__________
(2)运于掌:__________
答案:
(1)赡养自己的长辈
(2)比喻治理轻松自如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这句话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?
答案:主张通过推广家庭伦理实现仁政,强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孟子"推恩"与墨子"兼爱"思想的差异
答案:孟子主张有差等的爱心扩展,墨子强调无差别的普遍关爱。前者基于自然情感,后者追求绝对平等。
四、句子赏析
题目:分析"天下可运于掌"的表达效果
答案:用生活化比喻将抽象政治理念具象化,突出仁政的可行性和操作性,增强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