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全诗> 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原文、翻译及赏析

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原文、翻译及赏析

时间:2025-09-08 13:15:01

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原文、翻译及赏析

本文解析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七律名篇,涵盖原文、白话翻译、字词注释、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,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豁达襟怀与人生哲理。

原文

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

唐·刘禹锡

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

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
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
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

译文

在荒凉的巴山楚水之地,我被贬谪弃置长达二十三年。

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吟诵《思旧赋》,回到故乡竟像斧柄腐烂的樵夫。

沉船旁边仍有千帆竞发,病树前方已是万木争春。

今日听您赠诗一首,且借这杯酒振奋精神。

注释

【凄凉地】指夔州、朗州等贬谪地,唐代视为蛮荒。

【闻笛赋】典出向秀《思旧赋》,闻笛声追念嵇康,此处暗指悼念柳宗元等亡友。

【烂柯人】《述异记》载王质观棋斧柄腐烂,返乡已过百年,喻世事沧桑。

【沉舟二句】以自然景象喻新陈代谢的哲理,展现诗人豁达胸襟。

创作背景

宝历二年(826年),刘禹锡结束二十三年贬谪生涯返洛阳,扬州宴席遇白居易。白赠诗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有"命压人头不奈何"之叹,刘作此诗酬答。此时柳宗元等革新派同僚多已离世,诗人借典故抒写物是人非之感。

作品解析

1. 结构特征:首联直陈贬谪时长,颔联用典写沧桑巨变,颈联突发警策之语,尾联回归酬答主题,形成抑—扬—扬的情感曲线。

2. 语言艺术:"沉舟""病树"取象精警,化用《周易》"穷则变"思想,对仗中暗含辩证哲思。

3. 思想境界:突破个人际遇的悲叹,展现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,尾联"长精神"三字尤见唐人刚健气骨。

鉴赏范文

范文一:哲理意象的辩证光芒

颈联"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"将人生困顿转化为宇宙规律的认知。沉舟与千帆、病树与春木形成强烈视觉对比,在空间并置中展现时间流逝的必然性。这种意象组合暗合《庄子》"方生方死"的哲学观,使个人挫折升华为对生命轮回的彻悟。

范文二:典故运用的深层悲慨

诗中两处用典皆含双重指向。"闻笛赋"既悼亡友,亦暗喻政治理想的幻灭;"烂柯人"既写故乡变迁,更暗示永贞革新的时代困局。典故的层叠运用,将二十三年的贬谪之苦压缩成文化记忆的闪回,在有限篇幅中拓展出无限的历史苍凉。

考试重点整理

1. 字词读音:柯(kē) 畔(pàn)

2. 文学常识:此诗属七言律诗,押真韵,中唐"元和体"代表作

3. 艺术手法:对比修辞、事典语典兼用、议论入诗

4. 核心意象:沉舟(衰败)、病树(困厄)、千帆(新生)、万木(希望)
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
一、词语解释

题目:解释"翻似"在诗中的含义

答案:反而像,表示出乎意料的相似

解析:强调回乡后物是人非的陌生感

二、主旨理解

题目:分析"暂凭杯酒长精神"体现的人生态度

答案:在认清人生困境后仍保持积极心态,展现唐人逆境中的精神韧性

解析:需结合颈联哲理与诗人政治经历作答

三、比较鉴赏

题目:比较本诗与苏轼《定风波》在对待人生挫折态度的异同

答案:同:均表现豁达胸襟;异:刘诗侧重历史规律认知,苏词强调主观心境超越

解析:注意中唐士人与北宋文人的思想差异

四、拓展运用

题目:结合"沉舟侧畔千帆过"写议论文段落

答案示例:新旧交替是永恒规律,个人成败应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。正如刘禹锡悟透"沉舟"与"千帆"的共生关系,真正的智慧在于认清困境中的希望曙光。

相关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