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阴阳大乐赋:唐代佚名奇赋的文学解码与考据
《天地阴阳大乐赋》是唐代佚名创作的奇赋名篇,以天地阴阳之道隐喻男女欢爱,语言瑰丽大胆,展现盛唐开放的文化气象。本文提供权威原文校勘、白话译注,并附创作背景、艺术解析及考试高频考点。
天地阴阳大乐赋(唐·佚名)
夫天地者,阴阳之仪也;
男女者,造化之端也。
乾刚坤柔,阳动阴静;
龙吟虎啸,凤翥鸾停。
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;
日月代序,草木敷荣。
白话译文
天地是阴阳的象征,
男女是造化的开端。
乾卦刚健坤卦柔顺,阳气运动阴气沉静;
如龙吟虎啸般激荡,似凤飞鸾栖般和谐。
云气流动雨水降下,万物生长成形;
日月交替运行,草木茂盛繁荣。
注释
【仪】准则,法度。读yí。
【翥】鸟向上飞。读zhù,典出《楚辞·远游》"鸾鸟轩翥而翔飞"。
【云行雨施】语出《周易·乾卦》,此处双关自然现象与男女欢好。
【敷荣】开花。敷,铺陈;荣,草木茂盛。
创作背景
敦煌遗书P.2539号卷首次发现此赋,据笔迹鉴定为晚唐抄本。唐代道教房中术盛行,文人常以隐语写男女之事。该赋可能创作于开元至天宝年间,当时社会风气开放,文学题材多元。
作品解析
1. 结构特征:采用"总-分"式,先立阴阳总纲,后分述具体意象。
2. 语言艺术:每句四字,双句押韵,兼用《易经》卦象与自然意象。
3. 思想内涵:将人类本能升华为宇宙规律,体现唐人"天人合一"的哲学观。
4. 表现手法:通篇比兴,以"龙虎""鸾凤"等祥瑞意象替代直白描写。
鉴赏范文
范文一
该赋最显著的特点是宇宙意识与生命意识的交融。开篇即将男女之事置于"天地阴阳"的宏大框架中,使世俗情欲获得哲学高度。作者选用《周易》卦象作为理论支撑,用"乾刚坤柔"的抽象概念对应具体生理特征,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儒家"发乎情止乎礼"的要求,又满足艺术表达的含蓄美。
范文二
赋中动物意象的运用极具匠心。"龙吟虎啸"以声音传递力量感,"凤翥鸾停"用动态展现节奏美。四组意象两两相对,既暗示阴阳交合的激烈与和谐,又构成视听通感的艺术效果。这种将抽象哲理转化为可感形象的表达能力,正是唐代宫廷赋的典型特征。
考试重点整理
1. 高频字词:翥(zhù)、敷(fū)、仪(yí)、乾(qián)卦
2. 文学常识:唐代律赋的骈俪特征、敦煌遗书的发现意义
3. 核心意象:龙虎(象征阳刚)、鸾凤(象征阴柔)、云雨(双关意象)
4. 思想主旨:阴阳和合的生命哲学、天人相应的宇宙观
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
一、词语解释
题目: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:
(1)仪:__________
(2)翥:__________
答案:
(1)准则,法度
(2)向上飞
二、主旨理解
题目:"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"表达了怎样的思想?
答案:既描写自然界的云雨滋养万物,又隐喻阴阳交合创造生命,体现古人对生殖力的崇拜。
三、比较鉴赏
题目:比较本赋与《诗经·关雎》描写男女之情的异同
答案:同:都运用比兴手法。异:本赋侧重哲学升华,用卦象阐释;《关雎》侧重情感抒发,用"雎鸠"起兴。
四、拓展运用
题目:如何理解赋中"日月代序"与生命繁衍的关系?
答案示例:日月交替象征永恒循环,暗示生命通过阴阳交合得以延续,体现古人对生命不朽的认知。